情境场下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活动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李荧娇 张彩霞
[导读]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小学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把握口语交际教学情境性、互动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四大特征

        李荧娇 张彩霞
        江苏省常州市西仓桥小学  213000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小学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把握口语交际教学情境性、互动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四大特征,不断地更新、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表现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其受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除了成绩以外的各种能力均没有太多的关注,导致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课堂口语锻炼。
        关键词:口语交际;小学;情景教学
        引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表达方式也在相应的发生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小学语教师对其的关注力度也更大。在相应的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使得学生在一个趣味性很强的氛围中进行口语锻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中的口语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对此给予充分的关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将更多的创新元素加入其中,使得学生更加热爱口语交际。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口语和交际即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最终达成人际交往的目的。而口语化基于它的口语性、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实行更加清晰流畅的表达,但是在其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方面没有过多的注重,其突出的特点即通常在交流中省略主语连接词等,并且在口语表达中,双方要根据对方的音调、语速乃至其动态举止与神情进行一定的调整[2]。因此,参与交流的个体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在与对方进行交谈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共情能力,以便于在交流中能及时的做到根据交流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语速或音调等元素,交流者要能及时地捕捉对方通过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能做到真正的分析对方的语言,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做出最佳调整,从而进入更好的交流状态。
        而口语交际在对交际环境方面的要求更多。因此,教师应更多地组织学生进行交际活动,使学生能在这些交际活动中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能在对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的分析与掌握上得到相应的锻炼。而在口语交际中,最重要的是有双向的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应重点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更加深入的锻炼,让学生在锻炼中获得切实有效的收获。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锻炼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能自行加入到口语交际的锻炼中。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提升,对其在以后的学习和步入社会都要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3]。
        二、口语教学的特征
        口语交际教学的几大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口语教学的情境性特征。在学习活动中的情境性和教学场景的情境性同为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特征。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流,口语交际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最终还是为日常生活中达到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而服务。而教学场景的生活性即时遵循这个原则,口语交际教学的场景应更加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在交际练习中不至于无话可讲,而是带着一定的兴趣自主参与到交际练习中来。如此看来,口语交际教学即是从生活中来,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应在为学生创设情境上花费更多的精力,使得教学情境起到促进学生更好地进入口语交际练习中。
        第二,口语交际的互动性特征。口语交际不是靠讲话者单方面的说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听与说的两者良性互动上达到一定的平衡,使得对话的双方都能在交际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获[4]。学生需要在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时对自己的交流状态进行调整,并在交流内容上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真正的达到真正的锻炼目的。而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学生会更为直接的获得交流指导,使其学到更好的交流知识,从而进行更好的交流。
        第三,口语交际中强烈的实践性。在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中,最重要的一点即为实践性。对小学生而言,加大实践的力度能使充分地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和在实际中的交流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合适的交流场景与环境,教师应对其进行充分的指正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交际方面的知识。
        第四,口语交际教学的综合性。其重点体现在两方面,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其口语交际练习板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应对此给予重视,将教材中相关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性整理,并拟出一个个专题,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对其侧重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讲,要在其表达能力上有更多的重视,并且重点锻炼其倾听的习惯,使学生能用清晰的普通话进行完整的表达。
        三、基于情境小学低学段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低段教学与生活情境的错位
        在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并且比重在不断加大,但是我们仍然从中看到了汉语课程研究的缺乏,在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对具体教什么和怎么教存在不是很明确的认知,教师模糊的认知使得口语交际教学在教材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5]。并且对于小学低段口语教材的剖析来看,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并不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其口语教学内容之间并不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一共有4个口语交际主题,但几个主题之间并没有在内容方面产生任何联系,是独立存在的,学生在其中不能进行更加有序的练习,不能形成整体性、流畅性、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二)口语交际教学中缺乏情境创设
        口语交际最重要的就是与人交流,在特定语境中,人与人进行听、说等方面的互动活动,因此,口语交际首先要有一定的情境前提,而这个情境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基本创设。而现阶段的情况是,在小学低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对课堂进行情境创设的意义,因此,在小学口语交际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学习《注意说话的语气》一课时,教师不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只是让学生自行与同桌锻炼,学生的锻炼会显得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的锻炼显得极为被动,其不能更好地将本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有效吸收。

小学低学段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很难做到自主学习,其口语交际的锻炼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单纯地听老师的理论而不去练习,是大大削弱了重要的角色意识,一样达不到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效果。而这两种情况都存在一定的教学弊端,对于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都没有发挥完整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口语低段交际教学缺乏真实的评价
        教师是整个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唯一评价者,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等都由教师来进行评判。而这种评价是完全基于课堂之上的,由于教师的个人因素太多,很难保证其评价的客观性。而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对于大部分小学教师来讲,同样也是一个概念模糊的。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也没有给出评价的明确标准和定义。而教师的评价只能是依靠对口语交际的简单理解,甚至都谈不上是深刻的领悟。而大多数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学生是否有清晰的表达。而对于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表达技巧上并没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的这种评价是没有达到一定的全面性的。并且在一些教师带领的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师只是将重点放在其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的解决上,而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这一的教学倾向无疑是暗示学生将交际课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答案上,从而缩短了交际的时间。并且在课堂结束后没有一定的评价体系作为最后的巩固,学生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没有真正的认识,对以后的口语交际练习造成一定的阻碍。
        四、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教学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其带着学习的兴趣进行口语交际会有更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段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遇到这样的内容会使他们参与的热情更加高涨,但是在面临更加灵活多变的口语交际内容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缺乏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一定的经验。而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堂存在一定的共性,即参与者的整体表现为积极热情,且礼貌和谐,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合适的话题,保证话题的趣味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教师在把握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基础特征和教学的内涵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其教学形式,不断地创新。
        (一)细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在小学第一学段的口语教学目标中,其主要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能用普通话进行一般的表达,并且在其语调方面和音量的控制方面都有较为熟练的自如的掌控。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即在说话时能进行适当的微笑,可以在倾听对方讲话时与其保持平视,做到眼神上的不回避,且保持一定的定力,不东张西望。在自己表达时能做到简述,能长话短说,能做到清晰的表达和完整的表达。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中练习《长大以后做什么》时,教师应先针对此题目为学生解释本课的交流重点都包括什么。接着在学生领悟本课的交流重点时,教师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交流动态,对学生在眼神、体态等方面进行重点观察。在学生进行交际练习期间,首先保证每一个学生在交流中保持平视并应用普通话,在这两个方面有相应的保证后,教师对于学生没有做好的地方进行及时提醒,并耐心引导,使其进入最佳交流状态。
        再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做手工》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手工制作主题,并为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中完成相应的手工制作工作,并引导学生在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时,尽量用语言表达在合作中的需要,形成相应的交流动态。而教师在其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交流进行更加严谨的指导,让学生进入较好的状态。
        (二)科学创设口语交际话题练习
        口语交际训练有很多种形式,在其表达的方式上,可以分为接待、介绍、问答、求助、评价等。而在其用途这一方面,又有自我介绍、自由讨论、会谈采访等方面。而教师要做的就是针对对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为其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口语交际话题,而是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有所取舍。对于其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内容,教师对其进行保留,并加以合理利用。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有趣的动物》和《商量》两个交际话题,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保留。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与动物有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进入交流状态,这两个话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在交际过程中,学生更加愿意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更多的描述。并且在《商量》这一话题中,学生可以围绕很多话题展开交际,如练习怎么跟妈妈商量自己生日的时候希望收到什么礼物,跟爸爸商量可不可以在暑假期间去某地游玩等,这种话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能在语言沟通方面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其能够站在交流对象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预设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
        教师锻炼学生的情境交际能力并不一定要局限于课本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加贴近生活的交际场景。而在选择创设情境时,教师应注意选择的情境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还要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关于《我最喜欢吃的食物》的话题,这个话题更加能激起学生讨论的热情,对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进行一定的描绘,并将迟到它的时候产生的感受描述出来。这个过程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口语交际状态,达到一定的口语锻炼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教育者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度,并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更多的锻炼。教师应对低学段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并制定灵活多样的口语交际话题,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烨.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5):77.
[2]徐明琴.浅谈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19(12):93.
[3]马静.小学低段口语交际训练与学习方式研究[J].长江丛刊,2019(34):44+48.
[4]陈世波. 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5]黄宇晗.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活动的综合性研究[J].课外语文,2018(22):75+80.
[6]徐海霞.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多元评价策略[J].课外语文,2017(2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