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视野下的初中科学学科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郑丹琳
[导读] 建设教学的情景具有较多的途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郑丹琳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中学
        摘要:建设教学的情景具有较多的途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现阶段,创建情景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探究活动,从多角度探究科学学科创建情景教学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科学学科;教学情景;策略
        
        
        1初中教学中融入科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效果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过去的初中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学生也是单一的接受这些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学习能力,无法形成有效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些道具和设备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在这个问题教学场景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问题教学场景中蕴含的知识有效的吸收进去,学生在问题教学场景当中可以通过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获取更多的学习内容,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此外,在问题教学场景当中,学生是主动的进行探索和分析,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问题教学场景中的问题以及相互矛盾的教学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的解决问题能够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科学本质观的解读
        2.1从实践探索层面来进行探究
        由于初中学生性格活泼,逻辑思维意识不成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科学的真谛,所以教师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本质观念,利用物理的相关知识点来进行教学引导,了解物理知识当中的重力。通过亚里士多德能够了解到“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但是伽利略却提出两物体下落得一样快,所以在比萨斜塔上运用两个铁球来展示自由落体,结果是球同时落地,通过实际性的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教师要在教学当中通过趣味性且具有探究性的教学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当中进行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在探索当中了解科学的本质,增强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和学习动力,学生也要结合教师的引导,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和思路,帮助学生从实验当中获得科学的知识点。
        2.2从理论层面来进行教学探究
        从理论层面来讲,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主要是通过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另一种则是建构主义的观点。逻辑主义的观点是具有传统性的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而观察具有不确定性,不代表主观的判断,经过实验验证,确定下的知识就是真理。而在构建主义观点当中认为科学知识是通过科学家根据现有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推演的。由于科学技术不够高效和科学,所以人类在进行探索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很好的将知识来进行完善。科学是格物致知的重要途径,科学的本质是通过时证作为判断的方式,利用逻辑作为辨别的武器来进行科学的完善和表达。由于科学是一种探究,所以学生在进行探索活动要具备良好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思维。
        3科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方法
        3.1通过知识点中的矛盾建立场景
        在很多初中教学内容中都存在一些违背常识的知识点,例如之前举例的水钠反应的相关知识,就是通过对不符合常理的实验来构建科学问题教学情境,在这一教学场景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矛盾,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进而达到让学生彻底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3.2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建立教学场景
        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而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在生活中运用。因此,教师可以在科学问题教学情境当中融入生活里的各种现象,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也能够有效的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一种现象进行联想,找出在生活中出现的其他现象,进行联想性的教学。通过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到科学问题教学情境当中,可以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观察的习惯。
        3.3通过一些生活当中的故事建立教学场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人们十分熟悉的故事,而在这些故事中也存在很多科学知识,这些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用于创建科学问题教学情境。例如,在“曹冲称象”这一故事中,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在船上进行称重,为什么可以确定大象的重量就等于石头的重量呢?带着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科学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自行的探索和分析,最终通过验证:当物质漂浮在水中时,排出的水其浮力就等于水的重力,也就是浮力相当于物体的重力,通过这种交换,可以发现大象的重量是和石头的重量相等的。而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这一物理知识。
        3.4设置游戏的教学情景
        虽然学生进入了初中阶段,但是还是保持着活泼好动性格,游戏对他们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创建游戏和竞赛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密度”这课内容时,教师可利用一个箱子,在里面放置一些相同的盒子,在盒子里面放一些等体积不同材质的物质,比如泡沫、铁块、铜块、木块、铅块等物质,要求学生只能将手伸进去摸,并且可以将东西在手中掂量,然后凭借感觉猜出是什么物质,最后把东西拿出来观看,统计猜对的几率,对猜对的学生给予小礼物作为奖赏,指导学生不能只是通过外观来判断事物,进而引入本节课程的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融入课堂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玩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3.5创建动手操作实验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对情境需要精心设计,尽量创造可以使学生亲自动手的情境,促使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实践和创新,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实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同时对科学也有特殊的优势。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中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经验来建设如下实验情景,在两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满牛奶,一个瓶口开敞,一个瓶口封闭,向这两个瓶中分别插入两个吸管,有学生推荐两名力气差距较大的学生,将敞口的牛奶瓶给力气小的同学,另一个给力气大的同学,比赛谁先喝完。在这之前教师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进行猜测,并且记录猜测的比例。在两个人喝牛奶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力气小的同学很快就喝完了牛奶,相反力气大的学生用尽力气也没有将牛奶喝完,由这个现象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与吸的力气大小没有关系,进而刷新了学生的认知,并且开始思考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教师可以问学生是什么力量造成这种现象的?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真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教学的情景具有较多的途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焕良.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10):20-21.
        [2]董丹丹.浅议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72-173.
        [3]黄黎明.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学教育,2011,17(06):59-61.
        [4]郑如法.基于情境视野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181.
        [5]吴应烈.初中科学课程情境教学浅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8):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