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原
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陕西省宝鸡市721013
摘要:在我国当今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法治建设逐渐完善,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应用情境化教学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讲述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法治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形成,成为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 小学 道德与法制 运用 兴趣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逐渐完善,现阶段我国自上而下更加注重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由于该课程涉及到相关道德规范教育与法律知识,某些程度上含有说教的成分,因此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的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效利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事件,为学生创建生动活跃的教学氛围,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精神的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法治观念与法律精神和道德素养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能够进一步有效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熟悉感,让学生能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授课教师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不能够真正的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素养。【1】因此,要强化对情境教学法的综合应用,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成为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给的教育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育中得到应用。尤其是电子白板、多媒体一体机等设备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建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去,直观化的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转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一些适宜的教学素材,并在上课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直接播放,比如,可以播放在公园乱扔垃圾、买东西不排队,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等视频内容,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讨论小组,让学生针对视频中的内容展开讨论,并说出视频中的行为有哪些是不对的等等,并趁机向学生提问“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热烈讨论,既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强化对教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社会公民。
(二)学生自主活动情境体验
情境教学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个体自主意识与互相合作的能力和意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提升。【3】因此,在进行情境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之间进行自主探究,并在相互合作下完成探究任务。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健康游戏和传统游戏,比如,丢手绢,跳绳等游戏活动,并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游戏规则以及安全游戏的常识,从而强化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促进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中亲身体验教学内容的精髓和内涵,促进知识的内在转化,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部分学生扮演成小水滴,诉说自己的重要性以及水污染的危害等,部分学生可以扮演小草等,诉说被人踩踏时的疼痛等,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一张纸,诉说被浪费时的危害性等。通过这种方式,把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具象化和形象化的方式进行真实展现,让学生更加具有带入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化,从而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并对其日常行为习惯产生指导,自觉成为一名保护环境的绿色小卫士。
(三)贴近生活,积极实践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并能够对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在进行情境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学生具有更加形象化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开展积极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行为指导,从而更加促进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的提升。【4】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和交通部门进行协商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当交通指挥志愿者,让学生亲自体验到交通规则和交通实际情况,并对他人违规行为进行指正,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认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性,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成为一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引导学生进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等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强化情境教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扩大思想空间,能够对知识学习和应用举一反三,能够真正的指导生活实践。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调研活动,让学生对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等低碳生活行为进行真实的调研和了解,能够让学生更加认知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并能够自觉遵守低碳生活的规则,并对身边的其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强化互动和积极评价
在进行情境化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和兴趣。首先,教师要注重走进学生群体中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对教师充满崇敬,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网上建立微信群等社交平台,方便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直接化的沟通和联系。【5-6】其次,教师在进行情境化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升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学校”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学校、班级或者是教师和同学,并对他们的介绍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赞扬,激励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促进对生活的热爱。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和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参与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情境化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能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化的实践活动,探究活动等进行展现,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和掌握,从而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并立志作一名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吕洪波.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情境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20.
[2]吴卫君.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的行动探究[J].知识文库,2020(17):42-43.
[3]庄严.刍议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2):55-56.
[4]宋琴.关于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164.
[5]胡发鹏.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分析[J].家长,2020(18):109-110.
[6]唐永利.探究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0(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