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婧
重庆市巴川高级中学 402560
高中学习对于高中生而言是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在这里他们不仅修炼知识,锻造的也是自己的心理,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者面对考核结果甚至是生活中的种种彷徨和挫折,自然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自然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我们对于孩子心态的建设。
(一)从学习目标的多元性入手
当我们在高中接到一个全新的班级的时候,班主任在平常跟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询问一些孩子,特别是在学习上有强烈的成就动机的孩子,动机来自于哪里。其实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纵然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千差万别,但是中心意思不外乎几个,第一:父母告诉他要考一个好的大学,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以后能过得更好。第二:有某个重要的人对他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对于高中的孩子而言,他学习的所有目的和意义都是外界赋予他们的,这无可厚非。但班主任,特别是高中班主任还有慢慢向学生渗透学习对于自我的意义,比如说:学习是一种能力,并不简单是一种方式,学习就像一碗水,并不是一定要泼向那一片菜地才有用,这碗水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用。再比如说:学习是一个发现未知自我的一个过程,正因为我≠我,真正的我才在一种自我发现中延展开来,我才是我。高中的学生之所以压力过大以至于心理问题频繁出现,很关键的原因是他们的学习目标过于单一,所以导致他们过度在乎结果目标,而忽视能力目标,这样他们一旦结果不良好,学生的心理就很容易崩。
其实,我们再从另一个方面入手想一想,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的目标体系,可能他们再面对考试的时候会从容很多,当然这也可以客观实现素质教育的精髓,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学习过程中用良好的心态做底色
高中学习过程中,其实心态的把握非常重要,心态和效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觉得在孩子的思想中要着重引导的两种心态:专注和沉稳。沉稳笔者觉得尤其重要,沉稳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磨砺起来的,一个是做作业时候的态度不浮躁,另一个是深刻明白自己哪些懂那些不懂,并且知道相关的思维延伸,还有就是答案书写时候的罗列和呈现,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相结合。
另一个是专注,这里笔者认为一定要强调一种纯度,这里指的是学习的纯度,要告诉学生学习是专注于当下的事情,不要跟其他很多东西挂钩,比如:别人的看法,事关证明什么,面子。学习的时候越纯粹,那么专注的可能性就越高。当然这也并不都是主观的原因,还有客观的因素:纪律的加持,家校的相互配合。专注是研究学问最需要的一种品质,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引导!
(三)引导学生对于考核结果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高中班主任其实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学生对于考试之后拿到成绩的反应几乎是清一色的一两个字“好”,“差”,“一般”,“很好”,“很差”。但是这种评价很容易让学生的情绪管理变得单一甚至失控,我们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引导,笔者觉得应该抓住这几个关键词:客观,准确,理性。
第一是客观,我们需要告诉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估和预想,比如一个小孩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在班上只算一般,那么它就应该明白自己的成绩在哪个区间范围之内是合理的,以及自己可能的上升空间。而不是拿到成绩就想我离最高分还差了一大截呢,然后马上对自己暗示:我是不是很糟糕。学生的主观期待要尽可能地向现实靠近,不然就会造成非理性的状态。
第二是准确,当高中的学生习惯用一两个字评价结果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一笔带过的模糊过程,真正的问题被掩盖了。实际上一个学生说自己考得不好,肯定不是说的所有,只是一些局部的问题,所有学生尽量要准确找到自己有问题的点是哪一个,而这个过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过程,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学习呢?
第三是客观,学生应该学会对自己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不夸大,不主观臆断,学会理性。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这样的句子:我哪几科考得很糟糕,我多么没用?我这一科被落下了一些,是不是拖累了整个班级?我考的很差,我是不是比别人笨?
其实我们观察这些句子,实际上都是有思维和逻辑问题的,一个小的学习方面出现的一个过程中的起伏居然和人生本质这个东西联系在一起,过度夸大一个人对于班级的影响,以及单一的主观归因,其实我们看来这些都是不理性的,所以我们要在平常多分析一些这些句子,让学生学会理性对待。
总之,学生的心态建设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慢慢引导,循序渐进,所以高中班主任必须要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增加自己的进班级的时间,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