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刘玉梅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物流行业中,物流企业在岗位人才需求上需要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为推进区域经济建设
        刘玉梅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物流行业中,物流企业在岗位人才需求上需要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为推进区域经济建设,满足物流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和物流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共同招生,共同培养,校企一体化育人的方式,推进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在企业学习生产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高职院校发展物流专业,应该大胆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我国物流业高速发展的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对培养物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技艺技能和经验基础上注入现代教育元素,其内容是学生在校学习由老师教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企业学习由师傅传授生产技能和工作经验,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推进教学育人实施的深度合作。现代学徒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有针对性。
二、高职物流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1.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在进入物流工作岗位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问题。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现状,且其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能够满足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基本需求,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物流专业知识的理解、认识程度,帮助其更好地在实践中去锻炼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及水平。从某种角度来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交替性,即学生在学习一定的技术能力后便进入企业锻炼,锻炼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到学习当中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将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当中,寻求客观性的解决方式。
2.实现校企教育资源互补,达到共赢目标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寻求利益交集而合作形成的。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合作,使学校更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节约了教育成本。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参与学生培养,为自身储备了许多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双向选择,择优录取,也可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物流人才,是一种“双赢”模式。


三、优化高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校和物流企业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平台。选择行业内优质的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构建稳定且长久的合作关系。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设置专业技能要求,同时邀请合作企业的能工巧匠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标准,明确定位和校企分工。高职物流专业可以采用弹性制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及项目运营需求制定在校和在企的时间分配。学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受企业与学院双重管理,在实习前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制定好不同岗位的培养目标及技能培训内容。
2.按照企业工作岗位需求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持手段和具体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现代学徒制实行招生即招工,学生具有企业学徒、学校学生双重身份,因此,课程体系会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重构,既要考虑到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又要能够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参与课程体系重构的人员必须包括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在行业专家、校企领导的统一指导下完成该项工作。经过实践检验后,根据检验效果进行改进,再投入实践,如此循环,形成良性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
3.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师资质量对教育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不仅是其所教科目的专家,更应该是教与学的专家。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上岗条件。师资培训包括两个途径: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校企合作,不仅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到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校企合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4.建立体现过程性的学徒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应设计工作内容导向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将工作岗位上学习和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并且参照学徒所在岗位的职业标准,规定学生参加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企业师傅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应植入职业资格证书针对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完成校企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教学环节,还可通过考核获得毕业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
5.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高职物流专业通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专业的社会服务,打造与产业对接的体系,以此,必须要为物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活动建立有效的人才输出渠道和服务平台,进行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物流产业链运作模式。物流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需要专业的服务以促进产业转型,而高职物流专业要与产业、企业接轨,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因此,需要为二者建立对接的渠道,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高职物流社会服务体系,以解决对接问题。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的物流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开展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教学并非易事,作为一种教学管理的创新模式,其观念的接受、模式的改革、体系的重构等都需要社会、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协同管理。
参考文献:
        [1]胡丹,詹超.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38-41.
        [2]李朝敏.“一二三”模式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物流科技,2019(8):168-172.
        [3]孙统超,陆永健,殷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2):134-136.
        [4]陈罡.义乌高职物流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6 (5):141-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