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妍
哈尔滨华德学院 哈尔滨市 150025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作出一些改变,将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在推进专业知识及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能力素质。本文就对新工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探讨,对其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予以重点分析,最终给出科学解决方案,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工科;视觉传达设计;思政建设;解决方案;
新工科是我国为完善工程教育,实现工程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决策。结合工程教育现状及时代发展特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加快了新工科落实速度,并希望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探索出优化工程教育的方式,积累更多教学经验,助力高等教育的强国建设。
1新工科背景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思政重要性
相比传统的工科专业,新工科的出现很好地融入了现今科学技术内容,如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实现对工科的升级改造,不仅可以增强工科人才的专业能力,也可促进人才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确保培养出人才能够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为我国社会前行提供坚实保障。
新工科属于理工科院校改革的重点内容,不过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说,其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技能的提高上,忽略了思政教育内容的渗透,学生虽然专业技能较高,但整体素质低下,无法适应企业工作环境。视觉传达设计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专业,在目前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不能保证培训人才技能和素质的双重改善,则会对该行业发展带来较大阻碍。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有必要将专业技能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采取合理措施增强思政教育效果,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思维,为学生日后发展铺路。
2“新工科”建设中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传统分数值教学模式的影响,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多是以最终的考核成绩评定学生的专业能力,认为成绩或学分较高的学生,能力水平也较高,直接忽略了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忽略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存在着不尊重课堂、不尊重教师等现象,课堂纪律存在严重问题。另外,随着教学任务的增多,学生学习压力也逐渐加大,在高压下,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出现逃课、打架斗殴等行为,并带来恶劣影响,大大降低我国教学质量。
其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还面临着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各种压力。从家庭角度分析,独生子女一直都是家里受宠的对象,有自己的性格和主张,甚至会存在娇气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总希望凸显自己的能力,不喜欢团队协作,这样在日后工作中,很难融入到企业团队内,影响学生的就业。
从社会层面分析,这类学生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出社会,会由于自身为人处理不当而存在较多问题,进而产生焦虑、抑郁、抵抗等不良情绪,无法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麻烦,甚至会存在自闭现象。再者,大学生的思维体系较为简单,性格比较单纯,辨识度不高,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驱使而产生过激反应,破坏社会的和谐。
鉴于此,在新工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当加大思政教育的重视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德,提高学生认知和辨识能力,增强学生抵抗诱惑的能力,进而更好地面对社会环境,发挥自己才能。
3推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3.1挖掘课程内涵,确定结合点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需充分挖掘其包含的德育资源和思政教育元素,尤其是在新工科背景的影响下,需明确思政教育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带来的影响,找出两者间的结合点,科学规划教学内容,逐步渗透思政要点,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在改善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正确看待社会发展局势,做好创新和变革,强化学生能力。
3.2树立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
新工科背景下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思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完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树立学生良好的中国特色主义发展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思维,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在教学过程中,院校可通过真实化、生动化课堂的创建,加深学生的感悟力,了解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优势作用,让学生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情怀,从而把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统一起来,促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信仰、铸入灵魂,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3.3强化教师能力素质,做到专业与思政的融合
教师作为教学的关键要素,在专业课程和思政融合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院校应加大教师培训教育力度,除了要求具备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看待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将思政内容融入到日常学习中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的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达到品学兼优人才培养的目标。另外,教师也应做好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针对现存问题及时代发展特征,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为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奠定基础。
3.4新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
新工科背景下,视觉传达专业设计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除了要做好思想理论方面的建设,还应加强先进技术的引入,科学应用新媒体技术对教学理念及模式加以创新和优化,加快二者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当代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无法脱离的环境,面对互联网的信息轰炸,课程内容与课程作业更注重团队协作,致力于挖掘教育信息化时代为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教师需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快信息传播,保持思想上的前瞻性和机敏性,同时借助新媒体技术高效收集学生的状态信息,分析学生性格特征及存在问题,调整融合方案,以期加强教学效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构建科学的意识体系。最后,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快教育信息的接收,并从中借鉴好的经验内容,对自身教学思想加以完善,改进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还要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好评价和反馈,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推动学生技能和理念的双重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工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充分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对学生展开技术和思想的双重教育,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个人的发展及行业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于莉莉,张磊,孟凡波.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8(01)
[2] 许涛,严骊,殷俊峰,周斌.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1)
[3] 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6)
[4] 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 重庆高教研究. 2017(03)
作者简介:
孙妍(1988.3—),女,汉族,籍贯:河北省,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讲师,硕士,专业:设计艺术学计,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课题类型: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
课题名称:应用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GJB13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