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石敬美
[导读] 劳动是人类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创造中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教育时期,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下,也应该重视在绿色劳动理念下对学生劳动习惯和素养的培养,
        石敬美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小学  山东  济南  250109
        摘要:劳动是人类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创造中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教育时期,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下,也应该重视在绿色劳动理念下对学生劳动习惯和素养的培养,这样可以借助劳动塑造性格、开发智力、强化责任感等,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带动学生体智德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绿色教育理念;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

前言: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将眼光放置的更加长远,应该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得教育的内涵及价值得到展现。所以,在当前,为了使得学生在“劳”这一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劳动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绿色教育理念融入到其中,使得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生成感受和体验,有更多的收获。
一、绿色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
        在最近几年来,绿色教育理念已经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现已成为在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理念[1]。所谓的绿色教育理念一般情况下就是指,教师和学校应该遵循学生当前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对多方面的力量进行组合,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条件,对学生的内在光芒进行点亮,使得学生焕发更多生长的力量,带动学生得到健康和绿色的发展。在带动幼儿健康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劳动教育是非常关键且必要的,是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中不可或缺。而全国教育大会当中也明确指出,应该在学生群体中对劳动精神进行弘扬,引导学生对劳动产生崇敬的心理,能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劳动,使得学生获取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学校一定要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导向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达到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效果。
二、绿色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创设劳动环境,培养劳动素养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周边的氛围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将会在潜移暗化当中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产生直接的影响[2]。所以,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导向下,要想实现劳动素养的培养,教师首先就应该联合学校加大外部环境的建设。应该通过科学化和人文化比较强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变得更好。

例如,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努力的为学生打造出劳动氛围,可以对“劳动长廊”精心的进行设计,让每一处都能够展现作用,在无形中起到导向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场所。在校门口的宣传栏、教学楼、学校的墙壁和走廊上可以对一些以劳动为主题的古诗、故事、名言进行张贴。此外,校园内部的黑板报也应该合理的进行利用,对劳动教育加强宣传,使得校园内部的师生都可以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内容加深认知。此外,在日常教育和引导工作的开展中,学校也可以对一些实践活动进行举行。如社区教育中的“环卫工人的半日体验”;制作和评比以劳动为主题的手抄报;创编以劳动为主题的歌曲和舞蹈;在舞蹈中表演和劳动有关的故事和小品等。从而更好的发挥环境的作用,将劳动意识一点一滴的根植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得学生在行为内化的过程中生成劳动素养。
(二)实行家校结合,培养劳动素养
        人存在于世并不是孤立的,是社会人,应该在环境中更好的发展和成长[3]。而对于学生来说,除了日常的校园生活外,家庭也是学生主要活动的场所。所以,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导向下,要想实现劳动素养的培养,也应该在学校和家庭上取得联系,使得彼此之间形成合力,让劳动素养的培养效果变得更佳。例如,家校可以借助校讯通和微信等方式加大联系,学校也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于劳动教育的意见,使得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品质得到形成。比如,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可以传授劳动方法和技巧、在劳动方面做到奖惩分明。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校劳动教育可以在家庭中延伸,使得培养的效果变得更好。
(三)体会劳动乐趣,培养劳动素养
        在大部分孩子的内心深处,觉得劳动是比较乏味和辛苦的,所以对于劳动产生抵触的心理和情绪。所以,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尝试劳动乐趣。例如,比如,打扫教室、给花浇水、打扫负责区等,对于学生的劳动成果,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在监督和检查的过程做好激励和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带给其鼓励和自信。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对劳动乐趣进行体验,使得劳动素养的培养得到实现。
结论: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加强绿色教育理念的积极引入是非常关键的。使得学生从小就开始生成劳动意识、行为和素养,是学生全面和综合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就应该创设劳动环境、实行家校结合、体会劳动乐趣等。促使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生成,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铺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维杰. 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 天津教育,2020,(26):135-136.
[2]汪慧琴. 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小学生劳动教育之我见[J]. 求知导刊,2020,(32):24-25.
[3]代云. 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