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民
济南市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济南 250100
关键词:实训课 安全 责任心 工厂化
中职学校的实训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课程。充分利用实训课堂,让学生学习技能、练习技能、展示技能、掌握技能非常重要。我在多年的实训课教学实践中,围绕如何提高实训课的时效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也摸索出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实训方法。
一、“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是上好实训课的前提。
实训课的授课场所是实训室或实训车间,教师演示或学生练习时需要设备、工具、量具、材料等物品,不管是在用电方面,还是在具体操作方面,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尤其像数控、焊接、汽修、钳工等实训课,在使用设备时,如果不按要求规范操作,就难免会出现安全事故,酿成大祸。
任课教师是实训课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带领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把实训设备的安全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及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具等相关事宜告知学生;其次,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训十要”及“实训十不准”,要让学生熟记这些内容并把它作为上实训课的最基本要求;还要与学生签订“实训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另外,作为教师,要熟悉设备的正确操作要领,检查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用电线路是否安全,要为实训课的安全进行努力做好一切准备。
一节优秀的实训课堂,一定是安全、规范的课堂,“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 ,并把它落实到行动上,是上好实训课的前提。
二、加强教师责任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上好实训课的保障。
实训课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课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提高授课质量,任课教师要提前到车间准备设备、工量具、耗材等物品,要给学生正确演示操作过程,耐心指导学生训练,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练习。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技术精湛的学生,所以,作为实训课教师,提高动手能力,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带动学生学技能、用技能非常重要。任课教师只有对所授理论的技术技能了如指掌,才能够准确体察学生在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及时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所学知识点加强辅导训练,直至熟练掌握,达到实训目标。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升教学能力,真正做到在实训教学中游刃有余。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着力打造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和高素质班主任管理团队,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班主任培养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分类分层进行培养和培训,按照学校发展需求,努力造就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师生技能水平夯实了基础。
自2018年 9 月至 2019年8月底,我校教师共参加了1410人次的集中培训活动,其中,29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191人次参加省级培训,60人次参加市级培训,6人次参加区级培训,1124人次参加校级培训。
通过培训,我校教师不仅在专业知识、动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教学理念上得到了更新。专业教师中有的已通过高级技师考核,拿到了高级技师证书,有的通过高级工、中级工考核,拿到了相应专业的高级、中级工技能证书,加强了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了我校实训教学工作。
三、把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创新能力贯穿于实训课的全过程。
从实训课的设计、准备到训练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去创、去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把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创新能力贯穿于实训课的全过程。
实训课不同于理论课,也不同于实验课,所有实训课都应当少讲多练、少说多做。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掌握技能,才能反过来验证理论指导的正确性,才能在学会的基础上创造、创新。 每门课的实训时间有限,每个模块、子模块的实训时间也不可能无限期延长,况且目前的实训多是消耗性的,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最少的消耗下,训练出更高的技能。教无定法,实训课也不例外,但实训课一般应掌握四大环节(以90分钟的实训课为例)。
1、精讲(10分钟)。教师要以形象、简洁的语言讲明本节实训的理论要求、依据、实训目的、意义、实训步骤及安全要求和其他注意事项。
2、示范(10分钟)。教师要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要领。重点内容要边做边给学生讲解,操作难点要边示范边让学生模仿。
3、训练(6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操作,训练技能,这是实训课最关键的步骤。
4、小结评价(10分钟)。每一次实训课结束,教师应对学生的训练情况做出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且布置课外适当的训练。
在实训课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认真模仿、规范操作,特别是技术要点和操作难点更应强化指导,让学生学会学好。要让学生既严格执行操作程序、认真细致,又大胆泼辣、积极主动,并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创造,学会创新,尽快达到应有的技能水平。
四、“构建工厂化教学氛围”是上好实训课的有效途径。
转变陈旧的实训教学理念,构建工厂化教学氛围会推动实训课质量的提升。工厂化的教学氛围包括实训环境工厂化、实训管理工厂化、实训过程工厂化、实训作品工厂化等多个方面。
1、实训环境工厂化。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工厂化的氛围,力争使校门与厂门零距离,培养与使用无缝隙,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全方位对接。在实训教学中做到“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育人与创收、学科与生产”七个合一。在实训室环境布置上达到企业生产的标准,如制度上墙,坯料、产品的分区和摆放、生产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任务的领取、生产工具的使用与摆放、仓库管理等都要有成文的规定或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协助工厂化生产环节的实施。
2、实训管理工厂化。
学生实训的管理采用工厂的管理模式,即生产流水作业,学生是生产工人,任课教师是师傅、是生产的班长,负责带领、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每人负责其中一项工艺,在完成一道工艺后再换另一项工艺。实训室管理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六个方面。
3、实训过程工厂化。
在实训过程中,完成零件的加工需要多工序,多工艺生产线流水作业。在课程设置上应模块化、教学内容项目化,实训过程“滚动式”,采用模块和项目教学来体现工厂化生产过程。
4、实训作品工厂化
工厂化实训教学作品就是产品,应具有实用性,在设计实训项目时要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在满足学生实习需要的前提下,承接对外加工 ,从而变纯消耗型实习为生产型实习,实现产品的工厂化,让教师成为亦师亦管亦工的角色,学生成为亦生亦管亦徒的角色,开始教育成本核算的专业教学体系。
在质量检测时,要完全按照企业的检测标准执行,从而形成对学生的技能评价,这种评价应该是客观的硬性评价,零件精度在公差内即为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的废品。我们评价学生技能水平以生产产品的精度为指标。
在实训教学中构建工厂化教学氛围,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能使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对接,能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要求进而就业即可上岗,所以,优秀的实训课堂与产教融合是密不可分的。
决定实训课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教学条件等外部因素,也有教师能力等内在因素,只要学校有提升实训课教学质量的决心,教师有提高实训课时效性的实际行动,就一定能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制度等多种途径,创设出安全、规范、有序、高效的实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