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多媒体技术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体会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范 勇
[导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能够将原本比较枯燥和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

        范  勇
        南平市建阳区黄坑中学,福建  南平  354012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能够将原本比较枯燥和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以便强化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策略;初中语文;创新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很多初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资源,创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展示出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目标,教师需要依据初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出符合初中学生成长和学习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多媒体技术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影响
        首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运用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技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初中语文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因为课本版面范围原因,教材的知识点有限,很多的课外知识点都无法拓展,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还可以学习和了解课本之外的新知识。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和乏味,时间一久,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热情的减少。当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后,其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增大,但是初中语文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多媒体丰富的视频和图片教学,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增加其学习效率。最后,多媒体技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学习阶段,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后,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感悟。
2.教学策略研究
        在多媒体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多媒体的各项教学功能有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将其巧妙的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展示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如:在讲述周敦颐《爱莲说》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莲花的照片和古今莲花图(如《出水芙蓉》《荷花水鸟》《采莲图》《红莲》等),播放配乐文言文朗诵,让学生在聆听朗诵的同时思考文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梳理重点字词和文言语法,总结文章主旨大意,适当扩展课外知识,例如告知学生:周敦颐在其著作《爱莲说》中将莲花视作“花中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莲有四德:香、净、柔软、可爱,这四德寓意“常乐我净”。其次,高洁的莲花不为淤泥所污,莲花盛开象征自性开悟,蜂蝶采莲寓意众生所用。周敦颐将莲花的品格与文化内涵融入到了自己是人生哲学中,坚守着君子之道,为官廉洁,不慕名利,始终保持着清正无欲的宁静之心。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菊花和牡丹分别比喻成君子、隐士和富贵者,通过赞颂莲花来称赞君子坚贞的气节,将花貌、花品和人格融为一体,将莲花人格化,同时批评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表达了自己崇高的道德理想。他既不隐逸,也不贪慕荣华富贵,志在保持君子高尚的品格。


        其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图片和视频,使得教学更加多元与丰富,动静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语文课堂中把优美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生动的视频形象,然后结合视频内容进行文字语言、情感、意境的赏析,使学生在视频的辅助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的表达方式,领略字里行间的语言魅力,以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境、情感,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同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案例实践分析
        以《苏州园林》为多媒体教学案例,首先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歌曲《高山流水》或者一些古典的音乐,并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随着舒缓的音乐观察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样式以及蕴含的文化、美学等。其次,将课件的内容重点难点突出,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和拓展知识都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内容学习时,要从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写作顺序出发,让学生感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这是江南水乡的特色,了解其建筑时的布局和景物之间的结合。再通过细致的“门窗雕刻”图案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中雕刻技艺的高超和传承,了解美学和建筑的有机结合。
        最后,在学习了《苏州园林》后,教师可以让学习举例自己旅游过的具有江南特色的建筑景点,再整理出关于苏州园林的经典故事让学生加深印象,如:苏州的拙政园是什么样的园林,其建筑风格又是什么样的特色等,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对园林建筑的喜爱。延伸出中国建筑的地域特色,江南园林景观的主要要素,并分析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不同风格。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但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通过对比和学习,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对苏州园林的图片展示,能够让学生对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性等多个方面能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展示出了语文教学最佳的效果。
        最后,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讲述的内容,重点理解的词句和意思。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几个小组,搜集江南园林的照片知识,并运用多媒体软件技术制作课件,让学生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体,展示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能动性,通过讨论决定小组需要的图片、背景音乐等,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图片以及小视频的展示,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和搜集更多的语文知识,延伸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范围,极大的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在课件中融合多种教学元素,鼓励初中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营造出轻松与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彰显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罗斌虎.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133-134.
[2]白悦茁.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19,21(10):192.
[3]杨继贤.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2):125-126.
[4]崔贵林.论多媒体技术促进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方法[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3):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