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陈静雯
[导读] 语文学科是语言、文字、情感的集合。立足语文学科这一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便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力求创设多种多样集合语言、文字、情感为一体的教学情境
        陈静雯
        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语文学科是语言、文字、情感的集合。立足语文学科这一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便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力求创设多种多样集合语言、文字、情感为一体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形成共鸣,从而深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文章将从想象情境、动画情景、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四个角度入手,探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应用。利用情境创设,让高中语文课堂真正“活”过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情境教学法,即教师在落实开展课程教学时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做情境再现。该教学方法具有“化静为动”、“化难为简”、“化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的积极作用。将其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能够与语文学科特点相契合,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纷呈、灵动多样。
        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有效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呢?教师可以从如下四个角度入手:
        一、创设想象情境,插上想象翅膀,徜徉文字海洋
        想象,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将静态的语言文字变化成一个又一个的画面。这考查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从侧面能够表现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程度。实际上,每一篇语文课文,都是一个情境画面。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与理解,引导学生徜徉文字海洋。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创设想象情境,给学生空间,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情境的创设,需要“三部曲”。即“先读——再想——后刻画”。教师应当给学生足够的空间,适当时可以进行配乐,催动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让学生在脑海中刻画对应的画面,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如在学习《雷雨》时,文章节选的恰好是整片剧目的高潮,即在雷雨环境下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的复杂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在读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刻画雷雨对应画面。那雷声、那人物、那故事,仿佛不再是文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想象情境的创设下更到位。
        二、创设动画情境,激活语言文字,动态感受知识
        动画情景,即教师利用多媒体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直接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语言文字“活”过来,这样学生能够从更为立体的角度其理解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形象。语文课堂也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讲解,反而融合的影、音、光、色,能够让课堂变得更为丰富,让影视资源更有效的应用。
        如在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播放李仁港导演,黎明、冯绍峰、刘亦菲主演的《鸿门宴传奇》画面片段。让学生们近距离的感受刘邦、项羽、项庄等人物形象。学生们在影视资源的应用下十分顺利的走入了到了鸿门宴的清静之中,动态的、直接的感受语文知识,能够明显发现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大大增加、语文教学效果也在影音情境的创设下大大提升。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思考,逐层深入语文
        问题的提出,有着引学生思考、引学生探究的作用。是教师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互动的媒介,能够让学生从更积极、主动的层面深入探究语文知识,确保学生的语文课文学习不再停留于表面层次。
        当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也要注意问题的可思考性以及层次性。要确保问题能够牵引学生的思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整合。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学生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再次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才会更积极。
        如在学习《过秦论》时,在完成基本的字、句理解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从基础的字、句学习,深入到文章理解,提出以下可思考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1.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军如秦穆公写起呢?
        2.秦孝公在“攻”天下时,是否施行了“仁义”?
        3.第三自然段讲述了秦始皇“攻”的业绩以及“守”的措施,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这些问题都有助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探究课文,也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以问题情境创设促使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达到教育目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学以致用感受,生活实践理解
        高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把握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联,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以语文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语文,汲取生活中的语文素材。
        一方面,语言文字的书写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关键,找准文章与生活的联系,做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如在学习《劝学》时,教师可以完全结合学生当下的学习情况展开探究,从生活实践入手,顺理成章的引出《劝学》;
        另一方面,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践。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基于生活体验、生活参与、生活实践,写出具有真实内容、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从而基于生活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结束语: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高中提高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认识情境教学法,并且结合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做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因情境教学法的加入而更精彩,语文教学效率才会因情境教学法的加入而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肖英.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教育观察,2018(06):114-115.
        [2]郭建春.浅谈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7(03):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