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媚
44142419890203****
摘 要: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基础教学目标逐渐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是学生初级学习阶段的重要科目,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有积极作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线语文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引 言
语文是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学习好语文的关键目的就是能够在语文的基础上去探索其他学科知识,另外也是一门分析和研究其他学科的关键道具,这就是其实际的核心素养所在。在当前时期,我们国家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要进行的则是尤为关键的推广实施的问题。若想使得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能够有效落实,语文老师就应该对其本质有所认知,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核心素养的所在。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往后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启蒙阶段,处于构建学习习惯、人格思想的重要时期, 因而在这一阶段除了对学生学科专业知识进行引导学习、掌握和运用之外,还需重视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文提到,小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语言积累与规范、文化认同与归属、思维方法掌握与整合及审美感知与体验。通过小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其积累语言,使得其语言表达得以规范,从而使得其语言基础能力得到提升,为其今后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了解、掌握,可对其文化认知进行提升,从而树立其文化认同感,使得其形成心理归属, 使得其对民族文化认同感得到增强。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很好对其语文思维进行培养,使得其掌握思维方法,学会思维整合方式, 从而更好地对语文教材进行理解和分析。 此外,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对其的审美感知进行培养,使得其形成审美观,从而学会如何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如何发现蕴含的情感美,使得其体验到文本中蕴含的美,利于其形成良好审美观。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以“高姿态”对待学生,以自身的权威性进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分配不合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主动的接受者,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思维不活跃,思维活动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盲目地听讲教师传输的知识,这样学生也就丧失了对知识的好奇,也会丧失学习知识的原始动力。此外,新时代下很多教师依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更加忽视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得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了知识,粗略地了解知识而忽视了文字背后的内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就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吸收传统的文化精华,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而且可以提高自身语言组织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对其他学科的阅读理解和深入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中的核心素养内涵
3.1语言积累
我们从一个人说话谈吐时的用词就可基本衡量出一个人语言词汇积累的丰富与否,而写作文时这一现象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有人通篇文章用“然后,然后,然后”来连接,而词汇丰富的学生选用的连接词则更为生动具体,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丰富多变的词汇会使文章读起来有血有肉,更具有层次感,也能够使读者正确全面地理解作者的逻辑。
3.2语文知识积累
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国学知识璨若星河。古代官职制度、官员服饰、官员礼制、文化名人的庙、谥号、字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积累的知识点.
3.3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的方法千千万,对于语文、语言的学习来说,其实不过积累二字。我们生活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积累的渠道成百上千:日常交际交流、阅读古书典籍、观看名片名剧……而文化知识掌握多少的不同则是由于能敏锐捕捉到语文知识的多少,能吸收并转化运用的词汇多少的不同造成的。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4.1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而且对别的学科存在直接影响。语文本身是一门思维性和人文性充实的课程,语文学科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语文核心素质的良好情
况。现代心理学研究中明确的指出,兴趣是对活动最为直接、活跃、
现实的因素。如果想要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一定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讲
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知,兴趣的作
用是非常大的,它是人们一切行为最为重要的助推力。在学生的兴趣
被充分激发出来后,他们的内心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所以说,教师
一定要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自主展开教学活动,并
能够获得自己最为需要的语文知识。
4.2思维发展与提升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灵魂性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是以优秀文章为载体,通过对范文的阅读及深入理解,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首先,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互动,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疑问,在交流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无论对错,教师都要做出正向的评价,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正。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活跃学生的思维,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最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习惯,打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拥有一颗好奇心,积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
4.3应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认同与归属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可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从而很好培养学生文化认同与归属这一核心素养。 情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其主要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具有情绪色彩、形象生动地情景引入课堂中,或是在课堂中创设,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对教材进行理解,同时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这一教学方式核心作用是对学生情感进行激发,通过引入或创设特定情景对学生进行影响,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而十分适用于培养学生文化认同与归属的核心素养培养中。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引入五星红旗升起的场景, 可播放天安门升旗、奥运会国旗升旗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五星红旗的庄重感,通过视频中的庄重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五星红旗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性。 然后在切入讲解为什么当面包老板提出用五星红旗更换面包时主人公的反应,为何他的反应得到国际友人的认可。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就会明白五星红旗作为国旗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可通过文章主人公的民族气节熏陶学生,从而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行激发培养, 实现对学生文化认同与归属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4.4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积累
语文教学中要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语文情愫,引导学生多读书以实现其言语累积,给学生思考空间以拓展其眼界、思维,使在识字、书写、阅读、口语表达等能力得到提升。为了保障能够在语文课堂中释放学生个性,教师应该通过必要措施,积极营造平等、和谐、快乐
的学习气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对于审美以及品德方面
的内容,这样能够提升整体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保证成为社会主义
事业合格的接班人。例如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就应该从
他们的兴趣出发,多鼓励去张口进行表达,不应该害怕犯错误,只有
不断地说,才能具备一定的兴趣,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提升交际水平。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寓教于乐,仔细研究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
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同时更要采取多种方式赞美、褒扬学生,以及
发其表达欲望,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为其发展奠定基
础。
五、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人们愈加认识到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核心素养培养不但能够给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还能够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其实践、创新以及学习能力。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生语文认知能力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时候,态度必须端正,并且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只有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计宇.教学与管理.2018(17)
[2]小学生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李霄文.渤海大学2017
[3]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研[J].周利.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
[4]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王成国.小学语文教学.2017(20)
[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生本教育探究[J].常世明.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