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思想的方法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严氏名
[导读] 农村小学生受到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及教育环境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从小养成了说谎、逃课、打架等不良习惯。在当前我国全面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大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要把握学科特色
        严氏名
        广东省紫金县义容镇塘面小学,广东 紫金517463
        摘要:农村小学生受到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及教育环境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从小养成了说谎、逃课、打架等不良习惯。在当前我国全面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大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要把握学科特色,在强化语文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渗透德育思想教育,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功能,塑造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性修养。本文结合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思想的方法与对策,期望将农村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助力每一位农村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教育; 小学语文; 德育思想
        小学语文是启蒙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重要学科。有效的小学语文教育活动,对促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均有积极作用。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要充分认识开展德育工作的迫切性,结合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德育水平实情,有的放矢优化课堂教学方案,深入浅出地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提升良好的德育素养。本人扎根农村义务教育多年,通过对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把握语文学科特色,创新渗透德育思想的方法与对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现分享如下:
一、挖掘教材要素,渗透德育思想
        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人文性特征,积极开发与利用教材中有价值的德育素材,这对培育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德育思想有积极作用。因此,为了激活小学生的德育思想意识,教师要先从把握教材内容为着力点,在明确综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获得品德教育熏陶。教学过程中,围绕关键线索为切入点,循序善诱地启发学生去把握文章整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度阅读文本,从不同层面去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激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学习、思考与探究中强化德育思维,提升语文综合素养[1]。以《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为例,学生通过精读课文把握文本精髓,再自由地表达观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夯实了语文知识,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敢于追求真理,引导他们坚持心目中的伟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提升良好的德育品质。
二、渲染教育气氛,唤醒德育共鸣
        农村小学生的视野狭窄、生活经验不足,很多阅读文本中涉及的主题内容与他们熟悉的生活和认知的能力相差甚远,增大了理解难度,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为了调动农村孩子的情感共鸣,唤醒德育认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渲染浓厚的教育气氛,引导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与理解文本内涵,从中获得德育熏陶。以《詹天佑》教学设计为例,课文主要描述了詹天佑不畏艰辛、敢于创新,顺利完成设计“京张铁路”的伟大任务。

文章的内容非常感人,但是孩子们处于现代社会,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艰苦条件并不理解,想要学习詹天佑的精神品质也只能停留在浅显层面。为此,教师不妨在课上利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旧中国落后的思想以及备受帝国主义打压的现实境况,而修建京张铁路的地理环境特殊、条件艰苦,更凸显了詹天佑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以及爱国情怀。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顺利达成了德育目标。
三、丰富课堂实践,规范德育修行
        真正有价值的德育教育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与行动,陶冶情操、浸润心灵。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多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过程中获得“养成教育”,让德育思想深入内心。 以《开国大典》教学为例,结合本节课的主题内容设计德育活动,课上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震撼的场景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大家仿佛身临其境,心中的激动之情无以言表。随后,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大家围绕本节课的主题思想展开讨论,认识国旗、了解国徽,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真正内涵,激发内心深处的民族自尊心与爱国主义热情,从文本阅读生活到爱党之情、爱国之情,激活好好学习的内驱力。通过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学生在语文课堂获得一次难忘的德育教育[2]。
四、拓展主题活动,培育德育素养
        德育应是一个开放性的教育过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思想,要了解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现状,树立大语文观教育思想,广泛汲取生活中的教育元素,通过拓展课外主题活动,让学生获得更有意义的实践体验,培育社会责任感,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与道德素养。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多样,如关爱留守儿童、慰问孤寡老人、弘扬孝道等等,平时鼓励孩子多陪伴家人,多与老人交流,主动与留守儿童交朋友,体会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快乐,形成奉献精神;再有,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际行动,向农村孩子渗透“亲贤孝长”思想,获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由上可见,基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每一位语文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立足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在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思想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明确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找到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契合点,以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农村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冬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创新教育研究,2020,8(01):62-66.
[2]陈天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2020,17(2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