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君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二中学 甘肃省 酒泉市 736100
摘要: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写作、表达、交际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切实践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深度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已成为新时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推进的重点与关键。但是,就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方式与指导策略而言,依然存在诸多与核心素养要求不相契合、背离甚远的现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更多的是文本的解析、知识的灌输、模式的套用;学生在阅读参与中处于被动接受、疲于应付状态,阅读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难以有效体现,阅读教学发展呈现出随意性、低效性窘境。这一不利现状,严重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塑造为导向,积极探寻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开展、深度落实的科学途径,促使学生在参与体悟、探究实践、互动研讨、彼此协作中更好理解语文内涵,逐步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策略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领域,其在特性、定位、标准、要求上相互关联,彼此补充,紧密融合。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载体,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既顺应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发展倾向,又新时期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培育要求。因此,教师在践行核心素养要求,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指导时,应该从学生实际与阅读目标出发,通过对教学措施的变革、教学方式的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路径的拓展,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带动学生的深入探究、多元实践、应用剖析中实现认知蜕变,获得能力提升,实现核心素养的塑造与培育。
一、充分优化语文阅读方式,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塑造与培育的关键转折期,过渡期,其对于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全面丰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上寻求突破。以更加多元、精彩、灵活的阅读指导方式,给予学生科学而合理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多元阅读策略的引领下激发出强烈的阅读夙愿,为确保阅读教学更好开展而奠定基础。一是应该对阅读手段进行优化。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自主决定权,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需要开展阅读活动,让教师承担阅读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二是应该对阅读情境进行构建。对创设有利条件和环境氛围,以刺激学生的阅读神经,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借助情境模拟的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再现,让学生在展示中加深理解,在反馈中参与互动,将演讲、辩论、朗诵等形式融合至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应用、实践中实现语言应用素养的发展,增强其阅读兴趣,培育其阅读自信,使学生在逐步感受阅读魅力,不断增强阅读热情中获得“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等写人类课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促写的方式,组织学生在完成课文阅读后尝试模仿续写个人传记,灵活运用不同描写方法,科学选用典型事迹向班级学生展示自己,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科学设计语文阅读问题,培育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语文既是学生交际互动的工具,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通过对多元阅读问题的设计与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在问题分析、探究、解答中实现自身“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塑造。
而且,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串联课堂活动,衔接教学环节,促进教学过渡的基础和关键。这使得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切实关联阅读内容及知识实际,体现教学目标,渗透教学重点、难点,让问题和目标、重点、难点有机关联在一起,以确保对应提问优化策略能更好服务于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首先,在提问时,教师必须切实关注学生认知实际,避免由于问题脱离实际而诱发学生理解困难;其次,在提问中,应该尽量使问题和教学内容向契合,用问题来驱使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应该体现提问的延展性,使提问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为拓宽学生认知视野,促进学生发展而奠基铺路,让学生在针对性阅读课堂提问中更好学习语文知识,切实增强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例如,在《观潮》阅读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问:(1)同学们,在大家的认知中,大海是什么?(2)当海潮到来时,大海又会发生什么故事?组织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深入阅读课文,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培育。
三、适时变革语文阅读路径,塑造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为了切实延伸、拓展初中语文阅读的路径,教师在落实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诸多课外名著素材、资源、读物的融合,以促使学生在符合自己认知实际的情况下深度阅读,实现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互促并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让略读、粗读、精读、细读等方法融入学生阅读活动的方方面面。一是加强对片段深读策略的指导。为了切实调动学生投身课外阅读,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精彩片断阅读的方法,就不同名著中最具吸引力、趣味性、感召力的片段,内容进行提取,并组织学生开展品读,让学生切实进入作品之中,引发思想和情感共鸣,结合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精妙的语言描写来体味作品内涵,陶冶思想,涤荡心灵,激活情感。二是实现对粗读细读方法的融合。很多课外作品之所以引人入胜,与其在内容情节安排上对语言详略的精准掌控有着很大关联。对此,教师应该从粗读细读方法的具体应用入手,让学生学会根据情节变化使用不同阅读策略,逐步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例如,在诗作《记承天寺夜游》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品析《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诗作,在多元品味分析中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在完成《饮酒》(其五)阅读后,再引入《桃花源记》、《饮酒》(其一)等诗作,品味陶渊明淡泊隐逸的心境,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总之,随着阅读在初中语文中占比的增强、地位的提升、作用的凸显,逐步加大学生阅读量,全面提升阅读实效性,切实彰显语文工具性,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交流、在思想碰撞、情感共鸣、认识升华中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塑造核心素养,已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从深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出发,积极探寻实现阅读路径拓展、方式革新、措施优化、内涵延展的高效方法与手段,进而在全面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科学促进学生夙愿实现中促进阅读教学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塑造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丽蓉.刍议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91.
[2]才让草.核心素养观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2019(47):35-36.
[3]季晔.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19(46):23-24.
[4]赵晓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