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笔墨纵横——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做法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王娟
[导读] 阅读是开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之门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在循序引导与多元驱动下促使学生学会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王娟
        绥德县名州镇中心小学  陕西 榆林 718000
        摘要:阅读是开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之门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在循序引导与多元驱动下促使学生学会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方可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高效塑造。但是,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知识储备、素材积淀、综合素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起步阶段依然存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参与受限等弊病,其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受到严重束缚与直接制约。对此,教师应该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设计阅读活动,灵活融入方法指导,有效借用多元素材,将学生引入宽泛且丰富的阅读视域,为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推动教学效能增强而奠基铺路。
关键词:循序渐进;小学语文;提高;阅读能力;做法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全力培养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其对于学生思维提升、视域拓宽、认识增强、发展实现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对于字词的掌握情况,内容的理解现状、知识的消化状况,对于基本阅读方法的渗透、多元阅读素材的引入、必要阅读活动的开展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也因为指导不科学、引导不充分而就此搁浅。殊不知,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既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引,更不开学生的积极践行。因此,为了促使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切实增强,教师应该加强对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的变革、路径的拓展、资源的整合,给予学生丰富且生动的阅读引领,让学生在多样化、鲜活性、高质量阅读中逐步提升阅读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一、从基本能力培养出发,夯实学生阅读基础
        很多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起步阶段,往往会因为疑难字词无法理解、阅读能力比较欠缺而难以集中精力读完一篇文章。对此,教师应该从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培养出发,在阅读细节处渗透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积累中夯实阅读基础。一是引导学生学会查阅字典。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有意设置一些疑难与障碍,诸如加入一些生僻字,待到学生初次接触时,教师便引导其尝试猜测字音、字义,再借助字典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慢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带动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对于一些情景比较鲜活生动、语言比较丰富精彩、情感比较饱满充实的课文,可以即时采用教师示范、学生领读、师生齐读、角色朗读等方式开展指导。同时,还可以将课文改编为对话、交际等活动,让学生在多元体验中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获得语文阅读基础的逐步夯实。
        二、从分析解剖指导入手,开展多元方法指导
        待到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意识后,教师可以从课文复述入手,引导学生尝试借助自己的方式来感知课文思想情感,在寻求对于课文的分析与解剖中来提升阅读能力。首先,组织学生尝试详细复述。从课文字面意思入手,带动学生按照自己意愿,在尽量保持课文原意不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思想、情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扼要复述。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深入理解后,引导学生用更为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内容,并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优化、整合、浓缩,以逐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最后,带动学生融入创造复述。让学生在改变人称、转换角色、变换体裁等方式下适时创新,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实现对于学生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元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培养而奠定基础。


        三、从阅读活动组织开始,培育学生良好习惯
        面对各类丰富、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刺激,很多学生的阅读意识自会得到切实增强。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元阅读活动的设计、组织、开展,促使学生在实践、参与、感知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获得阅读能力提升。一是多组织对比阅读活动。在训练内容上,从认读字、词,字、词辨形、辨义对照比较;理解词句,可进行调换词语和变换句式对照比较;或者将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对照比较;还可以对比文章的不同写作特色,让学生在同一作者、不同作者对照比较中获得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二是多设计比赛阅读活动。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开展识字比赛、朗读比赛、速读比赛等;对高年级学生,采用限时速读、读书演讲比赛等方式  来逐步激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获得阅读能力增强。
        四、从阅读情境创设着力,激活学生认知夙愿
        鲜活、饱满、生动的阅读情境,是促使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推动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辅助。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应该本着“读得好,读的美”的原则,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蕴含于文本深处的思想和情感。一是加强对阅读环境的创设。以景导情,在教室内创设出能够刺激学生阅读兴趣、激活学生阅读神经的阅读氛围,切实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驱使学生的丰富且宽泛的阅读情境内捕捉不同语言、文字、意象的美感,在“美”的陶冶、洗礼、渲染下逐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二是加强对阅读媒介的引入。利用多媒体、新媒体、互联网等触发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在图画、音乐、视频等刺激下表达自己对于语文阅读的向往与热爱。于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荷花》阅读中,教师可以首先播放范读音频,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感知文章之中所蕴含情感与思想,接着,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展示“荷花”成长、盛开、绽放过程中的精彩画面,并配以丰富的音乐来渲染情境,最后,引导学生开展课文阅读,从文章字词、语句、主题、思想、情感等入手,逐步体悟课文之美好,感知课文之情感,激活夙愿的实现。
        五、结论
        总之,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阅读对于其成长、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科学掌控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基本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效率才会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有效增强。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时,应该本着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学生主体的原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审视阅读阅读的作用和价值,设计出诸多符合学生需要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深度探究、全面感知、多元实践中充分认识语文阅读的价值与作用,在符合自身认知需要的阅读旅途中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塑造语文素养、获得认知迁移、实现夙愿满足。
参考文献:
        [1]乔深远.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12):252.
        [2]段清民.浅议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9(03):167.
        [3]戈勇.标新立异,自主阅读——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02):61.
        [4]刘晖.循序渐进,笔墨纵横——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做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0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