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娄庆庆
[导读]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以看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佳时期是儿童的幼儿时期,幼儿仿佛一张白纸,后期怎样发展,养成怎样的行为习惯,全部靠家长或者教师的指引
        娄庆庆
        江苏省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226500
        摘要: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以看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佳时期是儿童的幼儿时期,幼儿仿佛一张白纸,后期怎样发展,养成怎样的行为习惯,全部靠家长或者教师的指引,因此,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家长与教师的后期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学实践中,会出现一种普遍的现象,幼儿在学校中生活自理习惯能够有着良好的保持,但一回到家中,就会变成一副比较懒散的样子,由此可见,小班幼儿的培养,尤其是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单靠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师与家长一起合作,共同引导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关键词: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实践研究
        在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教学实践中,小班幼儿最为典型,具体表现为小班的幼儿接触的词汇不多,能够听懂教师的语言,但却不能够用完整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意图,因此,幼儿经常借助行为动作,例如,手势、哭闹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阶段的幼儿自理行为养成中,只有教师与家长共同合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那么,教师与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合作呢?
        一、以家园合作为辅助,适时渗透科学育儿知识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很多家长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多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帮助幼儿穿衣,帮助幼儿吃饭,这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幼儿过分依赖家长,自理能力不强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的举措中,应该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力度,例如,定期举办“家长宣传日”,帮助家长树立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有关知识,幼儿可以在这一阶段自己动手穿衣、系鞋带、解决如厕等问题,在家中,幼儿刚开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但熟能生巧,家长一定要放心大胆的让幼儿进行尝试,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除了在家庭中家长要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中,教师也可以设计多种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游戏,比如,为旧衣服系上扣子,为小朋友系上鞋带等等游戏,在幼儿自己独立的完成一件事情时,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对幼儿提出表扬,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付出耐心和精力,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自理习惯,良好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之后的能力培养有着示范作用,在培养幼儿其他行为习惯时,可以借鉴自理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家园合作为驱动,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家园共同合作,能够更好的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要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细节培养,纠正幼儿不恰当的行为,比如,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幼儿在遇到穿不上衣服,晚上看电视看到很晚,作息不规律等问题就会向家长进行求助,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不能够向幼儿妥协,应该细致的对幼儿讲解穿衣服的正确方法,耐心的引导幼儿,自己能够穿上衣服的宝宝是好宝宝,千万不能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表现出厌烦的表情,否则容易带给幼儿消极的影响,也不应该帮助幼儿完成这一阶段幼儿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否则不利于幼儿独立性格的养成,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对于幼儿在家的自理能力的表现,在班级中对表现优良的幼儿进行表扬,在班级中,形成榜样带头的力量,使得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价值观,同时高速幼儿怎样正确的使用吃饭的羹勺,怎样正确的进行如厕,幼儿在学习自理能力的行为中,往往会有一些行为不规范或者是错误的行为,比如,将羹勺倒歪,如厕不小心整到衣服上等等,在这个期间,就需要教师对幼儿多一点的关心和爱护,耐心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总之,幼儿的自理能力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对幼儿的自理行为进行良好的规范。
        三、以家园合作为引导,促进幼儿获得素养塑造
    为了能够让家长直观的感受到幼儿自理能力上的进步,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亲子教育活动”,在家长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幼儿自理行为的进步进行播放,播放幼儿在实践课堂中“帮助同伴系鞋带”的活动,还可以播放数学课堂中“帮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在数学课堂中,幼儿既能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也能够实现简单的劳动,对幼儿思维的开发以及自理能力行为的规范有着启示性的作用,家长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明显的看到自己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的进步,这会加强家长对幼儿自理培养能力的信心,同时,家长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方法与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教学方法中的差异,寻找平时教育幼儿课程中的不足,为之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家长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多家长因为平时工作的忙碌,从而忽略对幼儿的陪伴,在举办活动时,教师可以举办家长和幼儿共同合作完成的游戏,比如,“为白雪公主穿鞋子”“为小青蛙找妈妈”等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与幼儿共同携手,家长负责“寻找”,幼儿负责“为白雪公主穿鞋子”,在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使得幼儿养成合作,助人为乐的精神,也能够帮助幼儿加强自理能力的锻炼,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活动的过程,是一个进一步了解幼儿的过程,也是幼儿在幼儿园中,自理能力养成的一个肯定的过程,定期的举办家长活动,有助于家园共育更好的执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家长与教师都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从中不难发现,家园共育,更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活自理常识,有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幼儿的教育阶段,家长和幼儿园都一定要起到足够的重视,小到幼儿生活的细节,大到在点滴生活中正确价值观的渗透,幼儿园与家长都应该携手共进,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外,更是为了幼儿在今后发展中后期习惯培养的可能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小抓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能够促进幼儿在今后发展中各种良好行为的养成,自理能力的优秀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慧荣.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之我见[J].学周刊,2019(35):181.
        [2]陈冬雪.家园共育: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家庭生活指南,2019(02):7.
        [3]齐阳阳.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8(28):24.
        [4]葛春晖.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