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果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四中学 723500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做运算题,普遍有轻视的态度,好些运算题不一定是不会做,而是由于公式、法则没牢记在心、注意力不够集中、运算粗心等造成的。运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值得去探索的问题。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运算教学方面力求有新的突破。本文从“培养学生运算的兴趣;培养顽强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探索。
【关键词】培养 兴趣 运算 能力 习惯
七年级以来,发现学生运算正确率不高。在做运算题过程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好些运算题不一定是不会做,大多数是由于公式、法则没牢记在心、抄错题、粗心、不验算等造成的。我在教学方面也有同感:认为如果把运算方法和运算步骤讲解到位了,学生应该能做对;只要多练,学生的正确率一定能提高。可是效果并非所愿,学生对运算缺乏兴趣,反复运算学生常会应付了事。其实运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中小学运算教学中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在实施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力求做到善于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洁。教材中有接近一半的内容是运算的教学内容,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交流孩子的学习时总会不约而同谈到“粗心”这一话题:不少学生因粗心没有得高分,因粗心导致成绩下降,因粗心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如何提高学生运算的正确率是数学教师首要攻克的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想提几点建议及改进措施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1、培养学生运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运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心算、笔算和运算工具进行运算,并掌握一定的运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运算兴趣。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运算题是由数和运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认为习题形式应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限时心算,自编运算题等。同时也可以将一些法则编成顺口溜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对于负指数幂的法则可以编成口诀:底数倒一倒,指数变个号!特别是中a为分数时利用它运算更简便。例如:。对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运算中,编成口诀: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例如:sin30=1/2=/2、sin45=/2,sin60=/2;cos30=/2、cos45=/2,cos60=1/2=/2,ton30=/3,ton45=1=/3,ton60==/3
2、培养顽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运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练一练。教学中,心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心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针对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运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运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运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3、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良好的运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的学生运算能力低,可能有概念不清,也许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肯定没有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部分就开始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就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依“法”运算、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具体操作如下:
〈1〉 、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对学生应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运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应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运算: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原式,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
运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运算,三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一看整个算式有几种运算,先想运算顺序,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运算;二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再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运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运算有了初步的保证。例如 :运算.错解:.分析:此题错解中,一是有一符号错误,误将写成;二是方法不当,是指这里运算顺序混乱,这样容易出错.可以根据乘法公式运算.正解:。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班级中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b”写成“6”,“”写成“x”等,所以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让他们去练字,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让人“看明白”,做到不抄错题。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做到能心算的尽量心算,不能心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稿本,并要养成草稿也要写整洁,便于检验的好习惯。要给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符号运算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运算习惯时,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运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实际教学中,允许学生有差错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偶尔出现运算错误,尤其是好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注意避免大量机械,重复练习,这样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总之,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是数学的一项基本功,要使学生达到熟练程度,要强化指导和训练,训的是算理,练的是准确性,我相信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必有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