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数学情境教学——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李爱民
[导读] 由于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很多知识、内容、问题、思想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和理解上依然存在较大难度。此时,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情境教学的应用
        李爱民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耿集办事处王集小学   221126
        摘要:由于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很多知识、内容、问题、思想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和理解上依然存在较大难度。此时,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情境教学的应用,将复杂而抽象的学习内容转换为具体且直观的情境,借助奇妙的数学情境教学作用的发挥,最大限度激发、调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识需要的范围内感知数学魅力、理解数学内涵、开展数学学习。而且,在奇妙的数学教学情境内,学生的思维、认识、潜能将会获得彻底激活,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也会得到切实提升。既有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有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情境;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针对小学数学的特点,教师可供选用的教学情境主要包括:生活情境,实物情境,图画情境,试验情境,表演情境,语言情境。其在不同数学知识教与学的过程中均发挥着奇妙的作用,既可以帮助学生在直观、奠定、丰富的情境内获得数学兴趣的激发、认知潜能的激活;又可以促使教学效率的提升,学习路径的拓展。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多各类奇妙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构建、营造,带动学生在各类数学情境教学的驱使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综合素养。
        一、构建多元且丰富的生活情境,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单就知识构架和内容特性而言,小学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很多知识、问题、内容等,都与生活现实遇着密切关联。可以说,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指引学生精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应对生活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多创设具有针对性的生活情境,让不同数学知识得到深度迁移和拓展,让数学回归生活。在寻求生活与数学的对接与融合中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在更好认识生活、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增强数学能力,培育数学兴趣,将所学数学知识更好应用与生活实践,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增强其对于不同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例如,在教学“乘法运算”教学时,为了促使学生对不同运算规则获得深入理解,教师可以以学生最熟悉的“购物”场景为辅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中理解“乘法运算”的内涵与规律。具体情境创设为:五一劳动节,老师打算带领班级学生去植树,现在共有30元班费,老师计划给同学们购买一些零食和饮料,零食和饮料的价格表为:面包2元/个,饮料3元/瓶,梨1元/斤,话梅2元/袋,瓜子2元/袋,为了确保所购买的零食和饮料可以平均分配,30元班费各买多少零食和饮料,还余多少元?请同学们合作讨论,提出购物方案。这一开放性、生活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深入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规则与具体内涵,促进了学生数学认知的迁移。
        二、设计直观且深奥的问题情境,提升数学教学的探究性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现实问题,这使得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必要性。而且,由于不同数学知识,都对应着具体而生动的数学问题,实现数学教学与问题情境的密切关联,是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一些生动、形象且具有感染力、趣味性的教学数学问题,都会萌生出更为迫切的求知欲望。故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知识内容实际,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创设出具有趣味性、拓展性、生动性的问题情境,实现问题与知识的有机对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至教学活动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并在解决一个个数学问题、突破一个个数学难点中得到更好发展。

例如,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复习为辅助,出示问题:1/2-1/3=?组织开学开展探究与分析。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交流、研讨,为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异分母分数”相加、相减的基本运算规则奠定了基础,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营造形象且生动的实践情境,凸显数学教学的延展性
        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是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师只有充分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践,小学数学服务于生活实践的功能才会被进一步放大。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每节课所学知识特点将实践性情境创设融合至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开放性认知体验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和验证,让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又给予了学生实践和应用的机会,促使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强。使学生在更为丰富、生动、多元的实践体验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并且,随着学生实践机会的增强,实践能力的增强,小学数学的实用性价值也会得到充分凸显。例如,在进行“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拿出一张圆形纸片,每人对折一次,并用不同颜色彩笔划出折线,随后在小组内共同探究圆的特点,在相互交流中以实践感知的方式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一实践性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既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培育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同时,在奇妙而丰富的实践活动驱使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切实培养,既可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感染力、有效性,又可以实现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激活,数学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总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在学生兴趣培养、潜能激发、思维开启、认知蜕变中发挥着无可限量的奇妙作用,其既有助于数学教学延展性的增强,又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创造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观察、分析、了解、探究,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积极构建各类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多元情境的感染下,感知数学学习的快乐,体悟数学知识的美妙,带着浓厚的兴趣、迫切的夙愿、饱满的热情学习数学知识,获得认知提升,为确保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兴趣培养而提供坚实保证。
参考文献:
        [1]吴萍萍.浅析小学数学中“兴趣、情感、意志”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9(36):63.
        [2]徐宝存.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68.
        [3]达选亿.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91):75-76.
        [4]李文好.培养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1):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