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引发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冀君婷
[导读] 数学教师需要在理论知识探索基础上开展实践探索,重视在资源运用基础上打造创新性的课堂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利于学生们在知识探究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取向。
        冀君婷
        洛南县华阳思源实验学校   陕西省商洛市  726100
        摘要:数学教师需要在理论知识探索基础上开展实践探索,重视在资源运用基础上打造创新性的课堂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利于学生们在知识探究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取向。因为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初中生的探究动力,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引导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的探索与运用分析。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强化班级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动力,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教师;授课理念;初中生;学习观念

前言:初中生对课程学习提出多个方面的需求,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探索,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构建更高水准的课堂教学平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没有关注到初中生呈现出的学习能力与多样化的探索需求,限制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在经验总结基础上打造更高水准的探究平台,重视在教学资源运用基础上引导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和实践运用,利于给后续课堂教学提供合理的参考。
一、通过导学案运用引导初中生预习课程知识,培养班级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实践探究能力
        数学教师只有革新教学理念才能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落实,在资源运用同时提高初中生探究知识的动力,利于收获更高层面的课程教育效果。研究指出导学案可以引导初中生在课程教育之前进行预习,同时也能在导学案支持下对知识进行梳理,有助于给后续的课堂教育提供有效地支持。所以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运用引导初中生预习课程知识,培养班级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实践探究能力。
        例如在对初中生开展轴对称教学之前,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合利用,引导班级学生在课堂教育之前对课程知识进行预习和梳理。重点要让初中生对轴对称概念进行思考,结合之前所学的图形内容对轴对称知识进行分析,在预习基础上分析自己所出现的一些问题[1]。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预习,梳理相关的知识点并分析遇到的学习问题。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的预习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课程知识讲解,引导班级学生收获更高水准的知识体验,有助于强化学科教育的创新性。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课程重难点内容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引导初中生养成较强的探究意识
        通过分析发现初中数学知识点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和复杂性,大部分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中会出现理解错误的现象,也会出现不能将课程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这主要是学生未能对课程重难点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思考,不能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的了解和认知,以此限制学生参与知识学习所收获的效果[2]。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课程重难点内容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引导初中生养成较强的探究意识。
        在对初中生开展投影与视图知识讲解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形象展示课程重难点以调动班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动力,利于后续课堂教学的稳定开展。数学教师能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搜集相关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能对课程知识进行形象化的展示,直观展示投影和三视图的魅力,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枯燥的课堂教学问题。数学教师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提高班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在与时俱进基础上保障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也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数学教师应该在教育技术支持下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指出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探索,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构建更高水准的课堂教学平台,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开展强化初中生的知识与情感态度地体验。因为传统评价模式侧重于考试成绩的排比,忽视从全面发展角度对初中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就不能保障教学评价的实际效率。所以在后续课程教育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教育技术支持下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通过专业课堂评价软件运用对初中生的课堂参与行为进行分析,重点分析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知识掌握、互动交流和实践运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结合数据分析掌握学生们参与知识学习的具体情况[3]。这样可以发现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出现的不足,也能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分析课堂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后续课堂教学提供有效地支持。这样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更高水准的教学评价,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调整,更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
结论: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初中生的探究动力,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在关注到班级学生探索需求基础上开展更高水准的知识讲解。所以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运用引导初中生预习课程知识,培养班级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实践探究能力。同时,数学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课程重难点内容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引导初中生养成较强的探究意识。此外也应该在教育技术支持下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秀旺.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生前置性学习的几点思考——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20,15(16):60-61.
[2]陈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7):33-36.
[3]贾宏宇,钟立楠.初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以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为案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2):11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