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程琳琳
[导读] 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认知客观世界,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养与发展能力
        程琳琳
        大连市第四十二中学,辽宁 大连116100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认知客观世界,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养与发展能力。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立足“教情”与“学情”,创新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全面提升中学生学科素养,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实践活动奠定在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上,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与经验积累,充分考虑其主观意识与心理诉求,开展多元化、趣味性、实用性的实践活动,激活积极学习的内生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促进知识、思维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物理教育中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这才是物理教育的本质。有关初中物理实践活动的具体教学策略与有效实施方法,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详细探讨:
一、优化实践设计,激活创新意识
        切实有效的物理实践活动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考与实施,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与启发,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落实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实现自主学习、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解决问题。例如在物理课上,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经常性开展“课外小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从知识经验和探究兴趣为出发点,如自制楼梯灯、制作水火箭、制作多用大气压演示仪等等,大家在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独立意识、强化学科素养,而且深刻感受物理的魅力。以“制作小台灯”为例,要求大家动脑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小台灯,并且能够调节亮度。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展示各小组的实践成果,如有的小组使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套在灯泡上改变了灯光的明暗度;还有的小组制作了凹形的灯罩,利用凹面镜原理聚光,使得晚上灯光更加集中、更加明亮。类似的活动主题还有很多,通过因材施教、就地取材,成功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把握实践主题,推进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这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的成长过程,借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启发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多思考,在多元化的物理活动与物理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把握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性。

例如,发展低碳经济是近年来的社会热门课题,围绕“废旧电池污染与处理”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引入有关“水果电池”的趣味案例,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寻物理原理,既能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也能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树立环保意识;再如,学习“太阳能”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能装置的特征,认识不同的太阳能器具及其应用,由此延伸不同能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理性解释能量转化现象,最后各小组尝试自制常见的能量转化装置,在实验中体会能量转化的过程,活化知识体验,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三、明确实践目标,引领发散思维
        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程,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经验都较为薄弱。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优化设计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在趣味多样的实践体验中落实学习目标,促进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体会“介质”的作用,而且处于不同的介质,传播速度也各有不同。围绕声音传播板块的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有目的、有侧重点地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实验原理。在活动中,大家研究如何使用实验器材发出声音,同时思考问题:“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的过程中有何异同点?物体发声的特征是什么?”进一步围绕问题深入探究,探讨物体发声的方法以及发声的特征,学生在亲历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任务,收获实践成果,促进发散思维。
四、创设实践情境,培育科学态度
        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学情创设生动、灵性的实践情境,激活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培育科学态度,夯实物理核心素养。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面对这一抽象的物理原理,只有让他们亲自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才能真正掌握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提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营造实践情境,直观地展示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开启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从中探寻物理规律。例如,观察鸡蛋的运动过程,认识“浮力”的变化并分析现象成因,在此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哪些因素对浮力有影响?”通过情境体验中观察实验流程,解决物理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科学探究精神,这也正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
    由上可见,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既要启发学生快速消化理论知识,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在操作与体验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创新精神与多向思维,以此打破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的禁锢,既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经验,也能挖掘发展潜力,让每个人都能在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释放个性、提升自我,落实综合素养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艳.浅谈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探索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9):153.
[2]周树连.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J].新智慧,2020,(17):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