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龙
福建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仑前小学 362123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仅是为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建立良好数学习惯的有效途径。由于受到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积极营造生活活泼的教学气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几乎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数学计算并不是很感兴趣,甚至出现了厌恶的心理,直接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事实。为了扭转这一现象,我们深入分析了原因,并开展了一些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 计算教学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因特网信息技术虽有长足的发展,但仍不能遍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能力是每一个成年人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教学的首要目标,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数学计算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和公式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这也就是说,学生同时需要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才能学好数学。小学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思维
二、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计算机教学
在新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改变教学观念,重视计算机教学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深挖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定位教材。在新教改中不单单提高了要更新教学观念,对于教师的身份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要求教师要积极发挥风气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作用,积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风气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比较小,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多鼓励、多帮助,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时,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方法,保证学生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不致于出现马虎的情况,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不断发展、稳定的根本动力。先要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形成计算就是在玩游戏的意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培养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口算、心算、速算和笔算的方法,并掌握一些科学合理的计算技巧,让学生算得快、算得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意计算方法的锻炼,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教师每天可以和学生玩一些数学游戏,例如:如果课堂时间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一玩21点的游戏,这样将数学计算融入到游戏中,学生不但不会觉得枯燥,还会觉得非常有趣。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比赛的形式、卡片的形式以及多媒体等形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在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基础上,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习惯。
四、促进计算教学实际化、运用化、多样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也不充分。在教改的背景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转化成实际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在计较生活问题的同时,锻炼了数学运算能力,在学生享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中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小学数学不仅仅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在实际生活中总结数学规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在新教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解决生活问题当中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新教改还要求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积极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教师还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深入其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方式,展开积极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进度,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实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五、计算教学技巧化
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教授学生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算时加强注意力,保证在快速运算过程的正确率。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实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目的。
举例来说,在学习北师大六年级数学内容时,老师可以采用学生先计算(通分),再按运算次序计算的方法。过程中,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也可根据减法的运算性质简算。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还保证了学生的正确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养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在数学计算过程中,掌握良好的计算习惯也至关重要。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因为书写的比较潦草,导致把数学看错了,进而导致这个计算过程错误;还有的同学生因为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明明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可还是因为走神溜号,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告诉好学生,要标注好自己所转换的图形,在计算出这些面积之后,在图形之上做好记录,这样在求多边形面积时,就不至于忘记加了,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七、家长要做好保驾护航,成为良人
家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家长有什么习惯,或多或少地都传授给小学生。所以,在家庭中,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和数学计算能力。家庭要做好学校教育的延伸,关注孩子每天在学校学习了什么内容,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辅导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也多与孩子交流,不要过多地责备,从家庭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结语:
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教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运算习惯,建立专注认真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周时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10).45.
[2]于关玉.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8,(7):8.
[3] 李彬.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