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素质教育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当成重点教学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并思考数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学会如何去学习数学,有效规避数学学习中的诸多误区。基于此,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兴趣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步,高中数学由于逻辑性较强,并且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任务,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传统强制性教学方式并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调动学生求知欲,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关系构建,优化育人方法
1.1重视师生关系构建
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进行吸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这是因为学生对教师所产生的情感将会直接转移到教师带教科目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对每个学生都进行赞美以及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积极和学生展开学习讨论,让学生产生认可感和存在感,学生学习时就会更加努力,也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1.2改进育人方法
常规育人方法中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虽然能够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课堂中,难以调动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改进育人方法,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来提高其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解题细心,鼓励学生重点考虑数学问题中的特殊情况,避免解题思路出现差错。例如高中数学题目:不等式(2x-1)≥0的解集为()。在这一题目应对中,学生经常会得出 [1/2,+∞)的错解,这种解题思路为≥0恒成立,所以原有不等式可以转化为2x-1≥0。事实上学生忽略了当x=-1时=0原不等式也成立这一特殊情况。正确解析思路应该是原不等式等价于 =0或者2x-1≥0,正确的解集应该是[1/2,+∞){-1}。教师在育人方法 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全面考虑,尤其是特殊情况,避免以偏概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走出学习误区。
二、巧设疑问,加强交流互动
2.1注重问题教学
疑问始终是学生探索欲和学习兴趣产生的源头,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同样具备足够的好奇心,对一些数学未解之谜能够产生浓厚情绪。教师需要紧扣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出疑问问题,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充分调动。
2.2加强互动交流
合作交流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进行很好的培养。为了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组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加强互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乐趣。小组组建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小组内学生各具特色并且长短互补,能够通过分工协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提高学生探索意识、自主意识以及合作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都能得到明显提升。例如数学例题中x=是a、x、b成等比数列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很多学生会因为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得出以下错误解答:当x=时,a、x、b成等比数列成绩,而当a、x、b成等比数列成立时,x=成立,所以得出C的答案。
通过学习互动展开,学生能够加深概念认知,通过和其他成员交换学习意见,就会意识到当x=a=0时,x=成立,但是a、x、b并不成等比数列,充分性并不成立。反之,当a、x、b成等比数列时,则x2=abx=±,所以x=不一定成立,必要性也不存在,所以正确档案为D。
三、情境教学,利用评价机制
3.1注重生活教学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难度,逻辑性较强,如果不能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调动,学生面对一些复杂数学问题不能做到有效理解,往往会产生抽象记忆不利于后续学习的展开。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强数学问题和生活的联系,通过生活化教学对抽象数学概念进行具体表达,加深学生认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比如以下数学题:三枚硬币一起抛出,求出现两枚正面朝上以及一枚反面向上的概率。很多学生针对该题会采用求概率基本公式p=m/n,得出以下错解:三枚硬币抛出的所有可能是2×2×2=8种,而出现两正一反则是其中一种结果,所以所得概率为1/8。此时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该题目展开生活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概率 远远高于1/8。教师做出错题纠正:在所有 8种结果中,两正一反并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三种结果,所以概率为3/8。造成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等可能性概念理解不清,通过动手实践能加深学生知识印象,帮助学生突破思维误区,避免犯错。
3.2善于利用评价机制
最后为了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要加大对评价机制的使用力度,通过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形成学习信心,鼓励其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并且大胆试错,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学评价价值,对学生进行阶段性以及实时性的总结评价,并且评价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实施个性化评价,达到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目的。在课堂上,针对一些解题出错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鼓励性评价,让学生看到解题思路以及解题过程中值得肯定的正确部分,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解题闪光点,从而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鼓励性评价结束后,对患者解题出错的地方进行引导式讲解,告知学生应该如何构建正确的解题思路,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让学生明白思路出错处,形成学习信心。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因为运算错误导致解题是错,比如:a1=(5,-7),b1=(-1,2),且(a1+b1)b1,则实数的值为()。在这一数学题目中,学生因为运算失误,会出现以下错误解法:a+b=(5-,-7+2),则(a1+b1)b(a+b)·b=05-+2(-7+2)=0=3。造成这一错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计算过程中数字运算失误,(5-)×(-1)仍然=5-导致出错,正确解题方式应该为a+b=(5-,-7+2),(a1+b1)b(a+b)·b=0-5+2(-7+2)=0=19/5。善于利用步骤分析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运算过程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错题误区中走出来,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是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促进因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教学情境的营造,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并且接纳新的数学知识,从被动学习变为学会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严建容.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 都市家教月刊, 2016, 000(010):140-141.
[2]季明, 王春扬. 激发学习兴趣,走出教学误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J]. 高考, 2018(6):137-137.
[3]王立苹. 激发学习兴趣,走出教学误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 新课程(下), 2017, 000(009):173-173.
[4]景朝英.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数理化学习, 2016, 000(005):P.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