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王婕
[导读]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尽可能地展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使得在学生学习与感受知识的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自身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的前提是需要教师以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基础,面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融合多媒体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王婕
        绥德县名州镇中心小学  陕西 榆林  718000
        摘要: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尽可能地展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使得在学生学习与感受知识的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自身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的前提是需要教师以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基础,面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融合多媒体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以及有效性,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教学于学生而言是启蒙教学,更是学生人生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数学更是小学学科当中占比例较重的一门学科。以当下的情况看,小学数学教学在有效性上仍旧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数学盲目灌输的教学方式已然非新时代学习所需,目前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不仅需要让学生接受学习,更需要让学生培养起主动学习、互助沟通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学习与探究的机会与时间,让学生可以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结合网络媒介工具,优化课堂教学路径
        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崛起,使得教学模式也有了新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打破了原先教学模式的宁静。多媒体融入到教学中,可以协助教师以最短的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好奇心,开拓学生学习的视野。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能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发地开展数学学习探究,也能基于根本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做出改变,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比如,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展开学习时,教师需要基于该节课统计知识内容,意识到此内容是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统计相关知识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统计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制作图表的能力,还要就对应的数据展开归总与整合,借助对数据的规整,让学生的归类思想得以培养。结合数据展开探究,让学生在统计方面的意识得到提升。为了让学生可以更为直接地清楚何为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会学生展实需要统计的内容,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再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上述内容制作相应的图表,之后再开展讲解。通过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将多媒体中的内容与图表进行结合,较容易地意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法。教师随后将复式条形统计图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多媒体进行呈现,学生可以进行温故知新。而多媒体的融入教学,也可以让小学数学原本压抑的课堂气氛转化成生动、活跃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度。
        二、运用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学生问题探究
        小组合作模式现在已然发展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它能让学生处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在融合小学合作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搭配上的合理、优化,因而教师在落实小学合作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分组的人数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例如全班学生的人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优弱结合的原则,安排4-6人为一组是最佳的。并在其中选取一名具备团结意识的学生任为该小组组长。例如,在上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清楚这节课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熟悉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属性,可以对两者的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节课开展前,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模式,最每一小组进行分工,同时将学习人物分派到小组内的每位成员身上。如可以让小组中的两名学生各自负责对长方形、正方形在定义上的归类,另外一名组员对教材中或者练习题中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题目进行归类,并由另外一名成绩相对较优异的组员展开研究,最后由组长进行汇总发言。此类根据小组每位成员的实际能力进行分配的学习任务,可以让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加入到数学学习中,搭建出一个学习合作团体,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间的合作交流,还可以让学习优异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施展,学习一般的学生可以获得锻炼机会,学习处在弱势的学生可以足够时间对知识点进行吸收,以便实现整体学生的一起进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此类模式可以实现学习方式互补,最终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现实生活案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管是运用哪些类型的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就是不能失去与生活的关联。数学是来自于生活,更是要用回生活。因而,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贴近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更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数学难题。同时,在与生活进行结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到是否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例如,在学到统计课程时,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与掌握如何统计以及统计的作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对自己一周的零花钱开销做出统计,对数据进行整理,基于所整理的数据,用所学的知识制作出相应的图表,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一周的开销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开销做回顾,并进行记录,之后再根据对应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创建。这类既能让学生思考又能让学生动手的学习方式,可以快速地将学生吸引到数学学习中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统计制作情况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分享。实践之后的学生就会有诸多的心得要表达,数学教学课堂也会一改以往的沉闷与严肃。如此,教学效果就会出现良性循环,学生从一开始现实实践之后的感兴趣会发展到对数学学习的喜欢,之后获得较好的学习质量,从而产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因而,贴近现实展开小学数学教学,亦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不管是结合多媒体开展教学还是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或者是贴近生活实现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都需要教师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在融合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其中需要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需要做到有效引导,数学课堂的主体——学生才会为多媒体所吸引,否则教师即便融合多媒体也是自说自圆。在小组合作模式中,教师在其中需要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倘若非如此,学生胡乱凑成一组,那么小组合作的作用就无法得到凸显。即便在贴近生活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都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对课后作业进行引导安排,才能让学生获得动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学生主体位置不宜变,教师角色不宜乱。
参考文献:
        [1]顾大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36.
        [2]李春莉.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9(12):102.
        [3]兰奎德.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2019(35):1.
        [4]魏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求知导刊,2019(48):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