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在课后服务中的探究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 盛在玉
[导读]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4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发〔2019〕2号文件精神,为响应国家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号召,学校决定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服务内容包括组织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文体、科普、社团活动,以及户外拓展训练、劳动实践教育等,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
        盛在玉
        山东省莒县刘官庄中心小学  山东   莒县  276500
        摘要: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4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发〔2019〕2号文件精神,为响应国家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号召,学校决定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服务内容包括组织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文体、科普、社团活动,以及户外拓展训练、劳动实践教育等,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为开展此项活动就应开设具有一定自由度的数学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情趣盎然的数学活动,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领略他的作用和美妙,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提出核心素养下数学活动课教学在课后服务中的探究和实践这一课题,并对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意义特点、课型做了初步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活动课教学  课后服务  生活数学
一、核心素养下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核心素养的内涵是通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进行直观想象,进行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核心素养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如下:现实世界经过数学想像或直观想象到-—数学世界---建立数学模型或数据分析—现实世界。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课课后服务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兴趣,拓展思维,诱发才智,使学生的个性心里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课后服务中核心素养下数学活动课教学的特点
        1、课后服务中的数学活动课教学是具有某一生活现象的针对特点
        数学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数学+活动,首先应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筋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为着眼点,让学生既能看得见、摸得着、又能想的出,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活动内容。采取听一听、讲一讲、想一想,摆一摆,贴一贴,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数一数,算一算,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如:老师这里有一根绳子,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对折三次后长10厘米你知道这根绳子到底有多长呢?让学生猜一猜并用绳子实践一下,看猜想结果和实际是否相符,再如我们到街上去吃拉面,厨师把面对折10次后有多少根面条?让学生动手操作后亲自发现规律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和愉悦。
        2、课后服务中的数学活动课素材大都是富有娱乐性的生活特点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里特点,寓教于乐,寓乐于学,素材力求生活化,有趣、新鲜、内容生动、有吸引力、让学生带着好奇不自觉的想加入到活动中,例如执教“认识人民币”一课:活动提出:一位同学的奶奶去菜场买菜,掏出了一张50元的人民币,可菜场的卖菜人说那张人民币是假的,同学的奶奶忿忿不平地回了家,将此事告诉了家人。第二天,这位同学把这件事讲给了班上的同学听,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 “我爸爸上次收书费时收到了一张100元假币,可上面没写名字,爸爸查不出来是谁,只好自认倒霉。
        无论是居家还是衣食住行我们都离不开人民币,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假币比干扰了我们的生活,干扰了社会秩序,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同学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疑问觉得有必要对人民币进行一次深入研究,老师趁机引导学生学习鉴别人民币的真伪,保护人民币、鉴别人民币的票面设计、以及防伪、防水等知识。


3、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后服务活动必是具有探究思考性的生活素材
        如:“好滋味”糖果公司糖果礼盒需要设计外包装皮,你觉得怎样设计才能使公司的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谈谈你的想法,包装既要美观,还要节约包装纸,设计印花要精美。这就像精美的着装,可以使人显得精神焕发,把自己包装的华丽一些饱含了多方面的知识能力。这些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带有广泛的思维空间。这些活动学生愿意自觉的用心去体会和感悟,避免产生枯燥乏味的数字运算。在活动中探究、合作、思考,加深了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了分析问题的条理性、严谨性、合作性。
4、课后服务的数学活动体现合作性的生活现象
        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在整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我校推行核心素养下,数学自主合作“一二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有记录员、汇报员、中心发言人及补充候补员等体现了团队合作和谐共处的合作能力。这种课堂习惯的培养需要在课后服务中进行训练。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数学活动课在课后服务中的课型组织形式
        活动课的课型组织活动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采取切合实际的课型来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1、猜字谜、讲故事式的数学文化课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种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哲理道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课后服务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发掘数学中蕴含的宝贵的东西。可通过讲故事,漫游数学王国、猜字谜、玩扑克、传口令、小动物找家等进行游戏,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2、图形变换等观察训练式的思维训练课
        通过自主活动,参与速算和巧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规律等几何图形变换,体现中小学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的三种基本变化形式。考察背景、观察规律、探索问题、及培养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经历数学归纳推理运算的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来胧去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和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问题研究。增强学生建模的能力,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既要关注生活,又要结合课本,做到课内外知识的融合。
        3、知识PK模式的争辩会
        数学本身它不只是数的符号,它更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理解,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课后服务可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开展看谁学的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男女对抗赛、小组pk、小能手等竞赛活动训练。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宽松,富有人情味,便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环境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培养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4、调查实践课
        在课后服务中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实践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使非语言行为概括转化到图形对比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拓展和运用规律,让学生在观察联想中提升空间想象能力。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版报等,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资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的数学思考、数学文化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