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尚海锋 邓利华
[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形势下高校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高校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必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尚海锋 邓利华
        河南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形势下高校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高校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必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意义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策略,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课程是达成教育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与育人环境,在隐性课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实现知识与价值的同频共振。
大学数学进行课程思政的意义
        1.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是学生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是指非数学专业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是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重要基石,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保障。数学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对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及整个职业生涯都具有长效影响。大学数学的教学贯穿理工、经管类专业大等一、大二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周期长、范围广、受众人数多的特点。青年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和渴望,但也容易迷茫,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因此,在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思政, 树立自信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正确的大学思维模式、培养正确的大学学习方法,才能形成不断学习的能力, 提高自身实力,从容面对未来竞争,进而有勇于创新的基础和能力,才能形成不断上进的正循环。
        2.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思政育人环境尚未形成
        有些教师认为大学数学内容抽象现有学时还不能很好地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认为高校的思政内容应该由思政教师来完成。可见,部分教师缺乏思政理念,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部分学生认为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已经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生认为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经比较完整,现今的专业教育学时有限,学生学业压力繁重,担心课程思政的实施会挤压专业知识学习时间。所以师生对思政意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要求我们要重视课程思政的研究。
        3.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行”问题尚未完全实现
        现有的大学数学教材、课件都以专业知识为主,没有对思政育人元素进行系统梳理。

教师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在绪论中加入科学家故事、其他章节中融入学科前沿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及时、适时、全面的接受到思政教育,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同行”方面没有充分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享发展的问题,不能达到有效育人目的。

实施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策略
        1.将数学史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大学数学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学时也压缩了很多,现有的教材和课件都是以定义、定理、证明为主的专业知识,没有对育人元素进行梳理。在大学数学的课堂中融入数学史的介绍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发展的曲折,数学家的艰苦奋斗,坚持真理用不放弃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刻苦专研、踏踏实实、不放弃,不抛弃的刻苦精神。在数学的授课过程中将人文、历史、政治元素和中国故事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用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2.挖掘大学数学思政要素,提高思政育人能力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对思政内容进大学数学课堂的看法及建议,了解大学生如何认识课程思政,找出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需求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务实的学情分析,进而对其思想走向进行科学预判、合理引导。根据学生需要进行高效教学、创新性教育,形成老师爱教、学生爱学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本课程的育人目标。对每一章节知识点进行剖析提炼教学内容与思政的结合点,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使其发挥“1+1〉2”的整体效用。
        3.大学数学思政育人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下,采用案例教学、 问题探究、 分组讨论、 线上线下、等多种混合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从内心感知大学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对后续课程的支撑作用,进而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提高学习兴趣。
        4.以教师言传身教为切入点,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德育影响力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培养起严谨认真、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教师不但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良师更是精神道德的引导者。必须注重言传身教,把讲奉献、有作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影响、启发学生。新时代的大学教师是立德树人的承担者,我们需笃行求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魏淑惠.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3-4.
[2] 杨渭清。对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思考[J],《数学通报》
,2013,52(9)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