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林进华
[导读]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小学生性格、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任,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期”,采取有效途径与方法落实德育教育。
        林进华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新塘镇南淳紫东小学  515734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小学生性格、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任,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期”,采取有效途径与方法落实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够共同谱写学生未来阳光的明天,在升华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
关键词:小学 德育教育 途径 方法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德育大国”。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精神与文化,都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和党也将“立德树人”先作为学校教育的工作核心,强调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更要把握教育发展新时期,关注学生成长,采取有效的德育途径和方法,落实德育教育工作。

一、注重言传身教
榜样示范法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学校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学生
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榜样示范法的这一重要方法,落实开展德育教育。
        一方面,学校教师、领导人员必须约束自我行为、严格要求自我。要做学生行动、思想上的指明灯,让学生能够信任教师、亲近教师,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化,进而模仿教师的正确行为与举动,实现自我道德约束和道德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评选班级道德标兵、年级道德标兵、校级道德标兵,从学生层面寻找“道德之星”。以学生榜样为引导,优化学生的道德信念发展,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道德教育效果,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向“道德之星”的目标进军。
二、继续养成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开展道德教育的重
要方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要落实开展养成教育,深度推进养成教育。
        首先,学校应当将《小学生行为规范》张贴到每个班级中。要求班级教师对其进行集中讲解;其次,学校应当继续推行红领巾值日岗制度、教室值日制度,从制度层面入手,深化学生的制度意识[1];其三,学校应当评选“文明班级”,设定“流动红旗”。其考察重点包括每个班级的卫生、纪律、两操、文明礼仪等,确保常规工作的细致落实到位。从养成教育入手,深化德育教育。
三、落实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落实开展德育教育的第一人。班主任必须认识到自身在德育教育中
的积极作用,将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利用班级管理这一主阵地,推进德育教育的深度开展。
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从三个层面落实德育教育。
第一,要实现班级管理权力下放。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通过选定班
干部、流动班委等,让学生们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约束行为,形成班级荣誉感与责任意识;
第二,要实现班级管理内容德育化。要关注学生的日常道德意识发展与道德
行为发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举动,细致落实德育工作,实现“因材施教”[2];
        第三,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以主题班会进行集中的道德教育,传递给学生正确的思想,从而将德育教育与班级管理有效融合,提升德育效果。
四、开展校园活动
学校应当集中开展校园活动,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促使学生们参与其中,鼓励
学生们在活动之中丰富德育体验,实现“德”的润泽。
首先,学校可以开展节日主题教育活动。

以节日为载体实施教育活动,如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实施亲情教育;如利用“重阳节”开展敬老教育;利用“国庆节”开展爱国教育;如利用“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等。其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在清明节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瞻仰革命遗址、进行烈士扫墓等;如在端午节可以开展纪念屈原、手包粽子等活动。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校园内部的竞赛活动。以竞赛强化学生认识,促进学生发展。如开展“写作竞赛”,写作主题可以是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等;可以开展“绘画竞赛”、“朗诵竞赛”等,其主题如上,多元多样。这样的活动开展能够给学生直接参与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能够让学生在竞赛活动的氛围下实现自我道德意识的形成,其教育效果远远高于讲座等集中讲解活动。
五、优化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亲和力,具有隐性教育作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
应当重视校园环境,紧紧抓住校园宣传主阵地,利用环境来影响学生,实现德育教育[3]。
        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部建立“德育之窗”栏目,定期更换有关德育教育内容的各种咨询;如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每天中午进行德育故事广播等,传递德育思想;如学校必须保持环境整洁,以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约束学生的行为发展;如在食堂、走廊灯都张贴各种道德行为提醒,让学生在校园之中无限次感受道德知识,从而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
六、家校联手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配合,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的行为举止、
教育模式、家庭状况都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可以说,家长是学生道德的第一位老师,其作用不可忽视[4]。
        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必须运用家校联手。要让家庭教育参与其中,通过多种方式的沟通交流,和家长之间形成教育对接关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沟通交流方式,线上线下和家长之间达成意识认同。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家长月报》、“家长教育公众号”等,及时传递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思想。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密切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双管齐下中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七、进行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由于
不成熟,年龄较小。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倘若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疏导,将会埋下错误的种子,影响孩子的未来成长。
        因此,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教育形式主要有二。第一是集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传递给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发展,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各种心理问题。第二是建立校园内部的心理咨询室,给学生寻求帮助、打开心扉、传输内心苦闷的场所,且利用心理咨询室实现一对一的学生心理疏导,从心理干预层面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八、打造线上平台
小学学校应当打造德育教育线上平台,线上平台内包括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进展,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资源等。同时以平台的方式和其他兄弟学校之间展开配合,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双向提升,实现德育资源共享。
这样能够从现代化角度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也能够以线上
储存的方式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可持续化开展。这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迎合现代教育发展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合适的方式方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有耐心、细心、责任心,长期探索德育教育路径、长期落实德育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阶段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道德形成,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小学德育教育途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7(05):78-80.
[2]强巴洛珠.浅谈小学德育教育途径[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8(07):145-145.
[3]温奕泉.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教师),2019(07):63-64.
[4]宋君,陈彬彬.试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09):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