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波
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
摘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人类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改变,学生教育工作上也需要全面融合性发展,不再只是片面停留在本学科上,体育教育也不例外。教育部门呼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成了教育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初中时期正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黄金期,不管是对生理发育还是心理发育而言都是一个特殊时期。所以,将浅谈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作为研究主题,以促进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优势;方法
一、引言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性发展。人的品德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所以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备受家长和学校的关注。体育教育作为教育课程中的特殊课程,旨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现如今提倡多门教育融合同步发展,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相互融合是最佳选择,如此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提升,同时也能够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对学生身心的一种塑造。
二、目前初中生的德育现状
(一)不懂爱护公物,公共意识差
现在的初中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多是在父母或是爷爷奶奶的宠溺下成长的,娇生惯养已成常态,生活中他们“横行霸道”也习以为常,产生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通常在公共场所,自己只为寻求自己的方便、开心,垃圾随意丢弃、公共秩序置身事外、践踏草坪等公物破坏行为,这正是他们公共意识差的表现。
(二)自私自利,奉献精神匮乏
由于当前学校将教育重点放在了文化知识教育上,德育教育不被重视,致使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爆发出诸多问题。处事上以自身利益为重,不顾及他人感触;渴望能得到更多,但是不愿为之付出;渴望被尊重,却不懂得尊重别人;生活中只寻求他人帮助,却不知援助他人;为人处事上只注重自身得失,不顾及他人。在生活处事中将他人均视之为“父母”,只是一味的索取,不懂得怎样去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
(三)缺乏诚信,不懂团结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在孩子们身上似乎并未发现这一点。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很容易被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带偏,现如今网络加速了信息传递,也成为了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他们在成长路上难免会模仿这些“流行风”、“流行人物”的行为,不知不觉中就染上了一些恶习,还自认为那样的行为“很酷”。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自身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不诚信的行为对自身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个性强、缺乏集体意识是他们最大的特性,他们不懂得团结合作,不具全局意识。
三、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体育教师的健美体质和人格魅力
体育教师经受过专业系统的体育教育培训,身体素质不言而喻,具备优良的健美体质,自然具备较好的精神状态,这种老师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感染到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把老师作为自己的标杆,去模仿老师的一些行为,那么老师可以借助自身人格魅力,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现如今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形体,中学生期望自己能够拥有好的形体,正是因此学生对体育知识热情高涨,在学习中也会用心,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
(二)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实践性是体育学科最大的特性,这也是同其他学科间最大的区别。体育教学不只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更多是实践教学。
就德育教育而言,旨在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最为主要的是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通过德育知识来约束自我,端正品行。体育教学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均属于动态,同其余学科相比,更能够清楚的对学生的品格毅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予以反馈。
正是因为体育教育的这些优势为其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三)中学生学习能力强,知识获取效率高
初中时期正是青少年心智及身体发育的黄金时间段,同时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时期。该年龄阶段,学习能力强,知识吸收效率高,同时也能够做到明辨是非,经过综合性分析,正是塑造学生德行的好时机,自然德育教育在该阶段开展再好不过,能够更好的促使中学生道德素质提升。
四、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实现德育目标同体育目标的有机融合
体育教学到底如何实现德育教育同体育教育的具体融合呢?通过实际调研发现,一般体育教师都是采用是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来实现的。因此,初中体育教师需紧跟时代教育步伐进行教学模式创新,针对体育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探寻德育教育同体育教育间的契合点,教育环节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营造更宽广的发挥空间。
例如:就跑步这一项体育运动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其参与度,可进行游戏化教学情境创设。采用故事式的教学模式,“解救同伴”,其实质是接力跑。为了营救同伴,其他同伴为了不被发现,途中相互递交钥匙,最终达到营救同伴的目的。简单的来说就是站在跑道两端将获取到的“钥匙”保存好跑到同伴身边,将“钥匙”递交给同伴,同伴再带着“钥匙”转交给下一位同伴,该环节中“钥匙”不能掉落,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到达终点。
这一教学模式,实现德育目标同体育教育目标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进体育教学评价中
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想要课堂效率更高,那么师生在该过程中都务必做到主动。初中学龄段的学生思想很容易通过行为表现出来,那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做到细心观察,如此才能够做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进而更好调整体育教学方法,促使德育教育能够更好的渗透进体育教学评价中。
例如:体育教学环节中,每一位同学对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是参差不齐的,喜欢的同学参与度高,不喜欢的同学则不愿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需考虑学生个性差异,从而进行教学设计,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道德素养。
五、结束语
经过此次综合性的研究,发现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中都贯穿了德育教育,而体育教育为德育教育创造了良好的融合条件,初中时期又正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初中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意义非凡。此次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体育教育者以德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融合以一定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他们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颢.初中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8(34):109.
[2]刘丽萍.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探[J].华夏教师,2018(27):78-79.
[3]孙飞.浅谈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J].现代交际,2016(0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