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李媛媛
[导读] 计算机专业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专业,是应对信息社会需要,培养信息化综合人才的重要场所
        李媛媛
        安徽省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 239400
        摘要:计算机专业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专业,是应对信息社会需要,培养信息化综合人才的重要场所。为进一步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实现计算机人才培养。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深刻认识任务驱动法的积极作用,以任务驱动推进专业教学。在把握任务驱动教学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打造新式计算机专业课堂,实现素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职 计算机专业 教学应用

        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瞬息万变。要求中职教育工作者不能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要把握专业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计算机知识。实践检验,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满足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需要。文章也将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任务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具体对策,力求发挥任务驱动法作用,促使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达到“教”、“学”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及设计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是学
习的主动建构者,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具有真实性、目标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在探析任务、完成任务的阶段性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
        在充分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必须明确其教学设计原则。具体有三点:
        (1)探究性原则:设定的任务必须具备探究性色彩,能够让学生在整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任务操作、任务时间,从而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2)针对性原则:设定的任务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契合,任务的完成为的是学生知识的积累,因此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必须符合针对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无论是哪个任务,教师都应当做好预设准备工作,以灵活应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任务,适应学生需要。
二、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以
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它能够让学生在完成计算机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专业知识的应用,探析属于自己的学习思路,从而创造出形式各异的计算机作品[2];
        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突出学生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任务,阶段性的进行任务目标的达成。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计算机课程学习中;
        其三,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在兼具灵活性与任务多样性的基础上。将任务的创设联系时代的发展以及教学内容,从任务设计角度做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与丰富。能够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迎合社会需要、行业需要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三、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课
堂的应用必要性,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入手,有效应用教学。
1、结合教学重点,遵循学生需要,科学设定任务
任务的设定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步,教师要在遵循其应用原则的基
础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课堂的教学重点,科学的设定任务。
        (1)遵循学生个体差异:中职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参与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时层次性显露。因此教师在设定教学任务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定具有层次性的学习任务,从而发挥任务作用,推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3]。


        如在学习“电子表格Excel——排序”时,教师可以谁定两个学习任务,基本任务和附加任务。基本任务,即让学生能够按照字段排序;附加任务即按照两个以上关键词排序。这样的小任务具有层次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获得不同技能的提升。
        (2)立足课程教学重点: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教师设定任务来教学,这样反而会加大课堂教学的难度。教师可以将大任务分解为若干的小任务,囊括所有的知识重点,这样能够让学生有条不紊的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基本技能。
        如在学习“网络工程设计——设计与构建基本网络”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几台计算机网络的连接,让学生完成小任务,即学会如何选择网卡、如何制作双绞线、如何选择交换机、如何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功能、如何进行IP地址分配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实现课程知识统筹安排。
2、师生角色对位,引导完成任务,实现课程学习
        在设定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基础上,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效的完成任务。既要顺水推舟的引出任务,又要小组合作驱动学生完成任务。
        (1)趣味引入任务,做好教学铺垫:为顺利的将任务引出,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无限积极性。教师就可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做教学演示,在演示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出任务。
        如在学习“Dreamweaver网页制作”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演示展示一些常见的网站,让学生思考网站的制作方法。在学生的思维活络起来的基础上引出“班级网页制作”的任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积极投入任务完成。
        (2)科学划分小组,合作参与任务: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完成计算机任务。这样学生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讨论、集思广益的分析任务,寻找任务完成对策。弱化了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难度,同样能够让学生们在相互帮助下“跳一跳摘到桃子”,实现新旧知识的巩固复习与理解。
        教师应当确保所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完成价值,且要确保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互补性”,这样学生们彼此的促进作用才能够有效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才能够有效落实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
3、做好任务评价,进行归纳总结,突出知识重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任务完成,且要做好任务评价。即将学生们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展示,或邀请学生进行讲解。和其他学生一起客观地对该任务进行点评,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自我专业课程的学习认识,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有效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要就任务完成情况做归纳总结,既要突出强调问题,又要再次整合知识,架构完成的知识框架。以从任务联系到教材,深化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有效性。

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确保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步骤合理、目的明确。既要在应用时考虑课程内容情况,又要考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实现有效计算机教学,助力中职计算机高效课堂建立。
参考文献:
[1]魏晓峰.利用任务驱动进行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J].科教导刊,2015(05):144-145.
[2]李卫锋.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职成教(下),2019(02):40-41.
[3]刘菁,张成芬.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33):195-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