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桂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四都中心港口小学363502 福建漳州
识字教学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一、二年级学生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这样大的识字量,对教师是一个考验,一个挑战。在我们的识字课上,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却兴趣索然;老师面面俱到,识字效果却不如人意;老师反复强调,学生却分辨不清。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这样的教学令人头疼。老师如何引领,才能收获扎实、有效、乐学的识字教学呢?
一、重视课前,潜心钻研文本,明确目标预设。
中国汉字蕴藏着巨大的智慧,根据构字特点,识记字形,是有效的识字方法。形成字“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告诉我们,虫字旁的字大都跟昆虫、小动物有关。而“踢、跑、蹲、跳、跺”与腿脚的动作有关,“瞧、瞪、盯、瞟、瞥”与眼睛的动作有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知,必将引发学生莫大的兴趣,也会借助此类形声字特点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识字、把课文读正确,是学生初读课文的“拦路虎”,也是低年段学习的重要任务。只有对文本的反复认识、诵读、感知,才能有日后的积累成诵。有些课本中词语难读,如“干干净净、花花绿绿”(AABB式,重叠的第二个字为轻声);“散散步、说说话、浇浇水、洗洗澡”(ABB式,第二个字为轻声);“鹿先生、兔姑娘、鸭先生”(表示称呼的第二个字为轻声);“捂上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表示人身上器官的词语,末尾一个字为轻声。)在《美丽的小路》中有很多带“啊”的变音的句子等大量感叹句、问句。例如“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啊,多美的小路啊!”“美丽的小路好香啊!”“美丽的小路好亮啊!”对此教师必须把握与示范。
教师沉下心钻研文本,发现文本的构字、构词特点,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特有的语文现象,还必须经历不断磨课,才能创造性的运用文本。
上一堂识字课,到底让学生学什么,练什么?教师必须额把我目标的预设与识字的力点。识字、写字、落实词句的理解,这些基本的技能固然要掌握,教师更要从字的音、形、义上明确任务,有所侧重,而不是平均用力。
有了明确的目标意识,把握好识字的力点,课堂才不至于上成大杂烩,大锅烧。因此,对于文本中挖掘呈现的丰富的原始材料,要筛选、梳理、加工、整合,而不是一股脑儿的搬运。力求每一堂识字课教学目标明确、简单,显得清爽、干净,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二、立足课堂,实施有效策略,探究多种识字方法。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以课堂为主阵地,探究多种识字方法。在识字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观察,自己比较,自己思考。教会学生用眼去看,用心去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这一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借助图片、音乐、游戏等手段,以求识字更优化。
图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它活生生的摆在学生面前,容易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小学第二册《识字3》“云、雾、霞”识字教学中,老师利用课前搜集到的大量云、雾、霞等自然现象的图片,借助一张张鲜活直接的图片认识生字,在配以生动形象的解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闻、在拓展生活视野中记住了生字的音、形,了解了字义。这样的方式直观、形象,又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的要求。
儿童总是喜欢色彩鲜亮、画面感强的东西,组织识字教学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比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一写汉字的笔顺,或给汉字配上一副画面等,必将引发学生的兴趣。当抽象的字符变为一个个美丽的色彩记号或图画时,这图画也就深深印在了儿童的心底里。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识记比老师直接灌输给他的要深刻得多。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的形式,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对于爱说爱唱的低年级孩子来说,儿歌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儿歌,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渴”和“喝”两个极易混淆的形近字时,我把学生自己编出的两句顺口溜加在一块儿成了“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口”,让大家分清“渴”和“喝”这两个字。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如:猜字谜,找朋友……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美术、幻想、创造的世界里,体验到自主实践的欢乐,是健康的个性与多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