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元教法,丰富参与体验——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张义强
[导读] 若将学生的物理学习看做漫长的路程,初中便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站,是学生后续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初中物理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阶段对学深股力学系的重要性、特殊性,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采取独特且多元的教学方式
        张义强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兰店街道办事处中心校 464091
        摘要:若将学生的物理学习看做漫长的路程,初中便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站,是学生后续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初中物理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阶段对学深股力学系的重要性、特殊性,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采取独特且多元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物理实验是物理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走入物理世界的重要途径。文章也将研究重点放在物理实验上,在把握初中这一教育关键期中利用多元教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丰富学生实验参与体验的同时带领学生走入物理世界,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多元教法 教学应用

        物理学科内容丰富且较为深奥,很容易给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造成难以理解、难以学习的印象,甚至会导致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不利于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物理学习[1]。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学生这一物理学习情况,为打开物理实验学习的新世界,让学生真正爱上物理。物理教师就要在落实开展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元教法,以丰富学生的物理参与体验,让学生成为物理奥秘的探究者、物理知识的学习者。
        
        一、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的实验教学方法,也是大部分物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目的是将实验过程与结果完完全全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的观察物理实验变化、观察物理素材改变的同时理解实验中蕴含的变化原理。
        但在过去的演示实验中,教师过分突出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完全被动的观看教师的实验演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有集中注意力。但必要的演示实验也十分重要,如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不需要浪费时间进行课堂集中实验,需要利用演示实验。因此,教师可以遵循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挑选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成了“小助手”,其他学生也会感兴趣,演示实验的作用也能够积极发挥。
        如在进行《光的折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简单的演示实验,即利用碗和筷子,在碗中加入适量得水,并且在碗中斜放着一根筷子,然后挑选几个学生上讲台上对筷子进行观察,并且表述筷子的变化。这样很容易引出光折射现象的发声原理,学生们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二、创新实验资源,利用认知冲突引导思考
        初中物理教师要尽可能的加强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即创新实验素材、创新实验活动,为学生的物理表现做好更全面的准备[2]。且创新实验教材,优化已有的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学生在认知冲突的驱使下会产生无限的探究欲望,自然能够投入到实验活动中。以“解惑”为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制作实验装置、参与实验活动。
        如在学习“电压”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各种水果带入到课堂上,如苹果、柑橘等。告诉学生实际上这些水果都有电,他们也可以做成电池。这与学生们的已有认知产生冲突,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质疑,不相信这一说法。这时教师顺势开展“苹果电池”实验活动,让学生们进行水果电压测量。这时学生们通过电压表的测量数据,直观地发现确实存在电压差,学生的好奇心完全被调动。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如铜片、芯片、电压、水果等,让学生们设计实验,探讨“苹果电池的电压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在认知冲突下积极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实验课堂一片积极,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效果十分突出。
        三、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物理探索欲望
        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陷阱性为初中物理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的存在能够有效弥补一些物理实验课堂难以完成的实验活动,能够让学生从动态的角度更直观的看到物理知识。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冲击,强化学生的实验学习现象[3]。
        如在学习“人造地球卫星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物理实验时,该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实验模拟,为学生们展示卫星在太空运动的过程,引导学生们通过动态观察分析和猜测人造卫星运动时的机械能变化规律。并且在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利用Flash程序设定其具体运动变化,即“近——远”、“远——近”。学生们通过观察与仿真实验,很快能够分析出不同的运动情况下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规律,信息技术有效弥补了物理实验课堂的空缺,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物理探索欲望。
        四、采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虽然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大部分实验活动都可以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但在开展实验活动时大部分教师仍然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即2-4人的形式来开展实验活动。
        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价值观还没有正确树立,参与实验活动仍然以兴趣为主。利用合作学习能够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实验学习氛围,能够延续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打开自己的四维空间,能够在相互合作中集思广益,突破实验过程中的瓶颈,提高实验的效果。
        因此,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进行相对复杂性的实验时,教师应当在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开展。且要注意精心划分学生小组,要确保学生小组之间能够达到合作互补的关系,这样合作参与物理学习的价值才会大大提升。例如进行“光的反射”、“动能大小相关因素”、“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等相对复杂、具有探讨价值的实验,教师可以在有效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来完成实验活动。
        五、注重情境创设,联系生活丰富实验内容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许多物理原理也是从生活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来。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要注重联系生活,通过创设带有生活化色彩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把握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4]。在减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陌生感、距离感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促使学生能够以物理的眼光看待生活,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应用联系到一起。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开展物理实验。在学习“生活中的透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基于对透镜知识的理解,李永生活中的硬纸板、凸透镜等,制作模型照相机,让学生在了解照相机原理的基础上,侧面理解透镜;
        再如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发现物理现象,或在家庭中进行物理小实验。如让学生们在家中进行“汽化现象”小实验、“热锅烧水”小实验等。
        六、建立线上平台,满足学生二次学习需要
        初中学生在完成物理实验学习后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记忆,但若不能够有效复习和巩固,很容易造成记忆的漏缺。且一些学生会由于各方面因素,在回忆实验步骤时会产生记忆空档,这导致许多学生对物理实验有二次学习的需要。但受实验课堂、教学时间等多方面限制,开展第二次实验活动显然不现实。
        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线上“实验云课堂”。通过上传各种各样的实验资料、实验微课视频等供学生登录客户端,在云课堂上进行二次观看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观看后就自己再次产生的疑惑点进行留言,教师及时在线上平台上予以解答。这样的模式突破了原有物理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是为物理实验的创新,更提高了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结束语:
        物理实验是物理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真正认识物理实验的价值,要利用物理实验补充物理课堂教学,在多元教学中带领学生真正走入到物理世界中。在有效物理实验的开展中调动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为建立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江小欢.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107-108.
[2]左亮.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路径[J].新教育(海南),2020(17):57-58.
[3]杨建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06):30-30.
[4]高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探讨[J].亚太教育,2020(10):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