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阅读法在绘本教学中的探索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斯晓平
[导读] 随着绘本阅读的流行,在绘本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猜测阅读法,是通过猜想绘本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来阅读绘本的一种方法。

        斯晓平
        浙江省义乌市国贸幼儿园   322000
        【摘要】
        随着绘本阅读的流行,在绘本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猜测阅读法,是通过猜想绘本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来阅读绘本的一种方法。绘本教学,不仅让孩子在阅读时,学会观察、想象和推理,更能对画面认知引发情感的共鸣和呼应,使孩子凭借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及生活的体验和想象,做出种种猜想推测。过程中,孩子的推理也许天马行空,也许会与故事不谋而合,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这样的方式更能聚焦当下关注的 “基于幼儿的核心经验”,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在同一绘本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图意,使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关键字】     绘本教学    猜测阅读法    观察    想象
        
        在绘本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猜测阅读法,有效地引导孩子主动去观察、去发现,学会自主阅读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尝试及相关资料的积累,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猜测阅读法的运用。
        
        一、“会讲故事”的关键页
        (一)读封面猜故事
     封面的意义不仅仅是书的外皮而已,每一本优秀的绘本封面都暗藏玄机。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最重要的来源,它透露着很多关于书中故事的信息。而在阅读前引导孩子们根据封面上的图画和题目对故事进行猜测,既能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又能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猜测方法,大部分绘本都适用。
        绘本《谁的影子》:教师直接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孩子观察画面,猜测影子的“主人”。 “影子主人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又一个问题激起了孩子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时候孩子的想象和表达绝对出乎你的意料。
        孩子们仿佛进入书中,带着期待和好奇深入阅读。当在绘本中确定答案后,孩子们的欢呼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本脑洞大开的绘本神作,观察封面进行图形推理猜测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又很好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看扉页猜情节
扉页是环衬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扉页不仅仅只是写着书名与作者相关内容的纸张,而是与绘本内容息息相关,暗藏着主题,透露着细节的一扇重要之门。很多时候,扉页的画面会告诉孩子们谁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有时候,扉页是作者故意埋下的一个悬念,吸引着读者进一步阅读故事。如:绘本《大卫不可以》很多孩子们不会错过扉页上的细节,作为老师当然也不能错过这个引导孩子猜想的画面。
        (三)观封底猜续集
        很多绘本在你合上书的最后一刻,故事依然没有完结,精彩的封底同样不容错过。有的绘本,就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带给孩子无限想象的空间。封底的猜测一般放在阅读的最后,孩子们可以根据前面故事的内容,结合封底的图画进行大胆的延伸猜测,鼓励孩子参与到故事的编写中,想出各种更有意思的情节,类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续编。
        绘本《最好吃的蛋糕》:引导孩子发现猜测“咦,老鼠妈妈和小老鼠们去哪里了呀?”在种种美好的猜测中,结束绘本阅读。作为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前,必须对绘本进行解读、领悟,从而寻找绘本中所蕴含的教育元素。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孩子以猜测、推理、想象、表达中方式获得经验。
        二、“前呼后应”的故事情节
        绘本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色彩丰富、动态鲜明,情节紧凑,文字不多,简洁明了,画面往往也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着故事的发生发展,给了儿童充分想象的空间,如何孩子的阅读特点。教学活动中,运用“猜测阅读法”能很好促使孩子进入有趣的情节中,与主人公一起经历生动的故事。


(一)读前面猜后面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采用分段式阅读时可以抛出前面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大胆地猜测后面故事情节。虽然幼儿的猜想有的漫无边际,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着自己所“阅读”出来的故事。“读前猜后”的方法,给孩子留足了想象的空间,故事情节逆转越大,孩子猜测的兴致就越高。
        绘本《快活的狮子》:通过孩子们的一番猜测,孩子们都渴望自己的猜测得到验证,继续阅读故事的兴趣就越浓厚。当然,后半段阅读教学,孩子们定是沉浸在画面的观察和理解之中。在猜测、表达、验证的过程中,再对照绘本中故事情节进行讲述,往往效果是出乎意料的……
        (二)前后读猜中间
        在绘本教学中,有时候教师引导幼儿阅读前面和后面的部分,省略中间的过程,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根据开始和结尾的画面想象中间过程,猜想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这样的结果。绘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这活动教师利用讲述故事的前面和后面,中间留白的方式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起孩子猜想中间过程的强烈愿望。
        (三)跳页码猜情节
        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有的绘本反复出现的形式较多,这就需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找出关系合理进行猜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找出几幅关键图,引导孩子根据已有的内容猜测整个故事,理顺主要情节。适合在第一课时进行集体阅读。
        绘本《我家是动物园》整个环节的设计,既避免了简单的重复,另一方面又增添了孩子想象及阅读的乐趣。这种跳页猜测给了我们更多的信息,往往这些信息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在边猜边说理由的过程中锻炼的不仅是孩子的想象、表达能力,还有就是他们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要把几张图片的内容连贯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内容。由于受到画面信息的限制,类似的猜测内容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但是猜测的准确性也比较高,孩子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在绘本教学中用猜想式的方法运用于活动中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不同的绘本,教师应该寻找不同的猜读支点。如:猜封面、猜扉页、猜环节、猜封底等,孩子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参与阅读活动的乐趣。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用于每一本绘本,有的绘本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猜测方法,有的只适用于一种,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尝试、比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组合开展教学活动。
     三、“回归生活”的关键经验
        (一) 观察想象,回归生活
        在绘本阅读时,要让幼儿基于绘本的画面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想象。《阿利的红斗篷》是一个以说明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每一页就用一句话来表明一件红斗篷制作完成的工序。活动中,教师通过问题的牵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将情感目标渗透其中。
    (二)迁移经验,回归生活
        大部分绘本故事的显性目标都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而隐形目标是让孩子去懂得一个生活道理。因此对于绘本精神的拓展与延伸至关重要,关键让孩子将所习得的经验用于生活,使活动最终也能够回归生活,这才是好的绘本故事所要达到的效果。
   《小猪变形记》是一本充满趣味性的幼儿绘本,书中有一只粉嘟嘟的小猪,满脑子奇异的想象。故事用一种奇妙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段“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思想历程。 故事的最后,小猪对“做自己最快乐”的发现是本绘本的转折点,因此让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大胆的谈谈“如何做快乐的自己”,将活动推向高潮。活动最终由绘本故事回归到生活中,将绘本中习得的经验迁移到了生活中去,使绘本活动对孩子来说又有了更深的意义。
        绘本就像是一列带领孩子四处旅行的列车,在这列车上,即使是生活经验有限的孩子,也一样能够在绘本的画面中获得更多的生活认知,带给孩子无限的人生可能性。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绘本阅读中留下美妙的体验,踏上快乐的阅读旅程。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