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汉字,“活”学汉字——小学低年级汉字教学方法浅述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潘文尾
[导读] 汉字是“活”的,它不只是抽象的符号,还有鲜活的生命;它不只是工具性的存在,也是文化性的存在;不仅是此,还能由此及彼;不是孤立静止的存在,而是活化在具体语境、当下生活之中的。

        潘文尾
        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351100
        摘要:汉字是“活”的,它不只是抽象的符号,还有鲜活的生命;它不只是工具性的存在,也是文化性的存在;不仅是此,还能由此及彼;不是孤立静止的存在,而是活化在具体语境、当下生活之中的。故,一线老师理应“活”教汉字,让学生“活”学汉字。
        关键词:方法;识字;活教;活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人生识字聪明始” [1],可见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的方法,切实而高效地搞好汉字教学。对此,笔者认为应重点抓好识字教学的四个主要环节,讲究教法和指导学法相结合,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一、课前预习,支持铺路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2]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预习在识字教学中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每次上课前,教师应该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读全文。用“△”划出自己不懂的生字,对自己能掌握的生字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让学生寻求别人的帮助解决问题,如果不行就带着问题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及时地表扬预习得好的学生,对做的不够好的学生进行勉励。这样,学生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听课效率。由此可见,课前预习并非可有可无,对课堂识字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支持作用,理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教给方法,学活汉字
        “教无定法,贵在有法。”中华文字那么多,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好比“小白兔种白菜”的故事,让学生自己从学中学。
        1.谜语识记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望高的特点,采用谜语教学。如:“凉”,可以对学生说“现在我给你们说一则谜语。”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教师说:“北京城边两场雨。”学生通过讨论,马上举手回答:“凉。”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又如:“多字少一半”(夕),“树下有个小孩子”(李),学生根据所学的生字,很快就猜到了。
        2.一字带多字识记
        我国的汉字,很多都是由一个字带出很多字,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分”字时,可以使用基本字带教“份、粉、纷”等字,教“主”字带出“柱、注、蛀”等字,这样教学花时间相对较少,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则更为牢固。
        “渴和喝”这两个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搞混淆,因而在教这两个字时,应先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地方相同,然后问:“小朋友,当你们口渴时需要什么?”学生答:“口渴需要水。”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口渴需要水,渴字三点水”。又问学生:“口渴用什么来喝水?”学生答:“用嘴巴。”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喝水要用口,喝字口字旁”。把两句话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别并用说话形式帮助学生运用,这样不但让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理解了字义。
        3.拆分法识记
        在认识的汉字中,有的笔画较多,学生学起来十分吃力。“拆分法”识字就派上了用场,把那些笔画较多的字,拆分成一个个学生很熟悉的小部件,将其重新组合,使学生既轻松又快地认识它,如:“拿”,把它拆成“人、一、口、手,大家都来拿”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把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汉字,用拆分法拆分一下就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识字。
        4.看图识记
        在识字教学中,有的生字难以掌握,但它配上一幅图后,就容易记了。

如“牛”字,学生常常把它和“午”字混淆,给它配上一幅简笔画后,学生就不混淆了。又如“爸”字,学生总是和“爷”字混淆,配上一幅图后,学生很快就弄清了。
        三、趣味学习,高效识记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取得高效,必须体现趣味性和科学性。趣味性是识字教学的关键,科学性是识字教学的命脉。
        1.增强趣味性
        一方面要“字里寻趣”。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变化微妙,神形兼备。教师要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从中体验汉字的理趣和情趣,让汉字本身的趣味性与艺术性来降低汉字学习的繁难度。可以让学生观察“形”之趣,如日、月、山、水、马、龟等的逼真形态;可以让学生感受“意”之趣,如小土为“尘”,不正为“歪”、刀锋为“刃”、人倚树“休”等;可以让学生体会“变”之趣,如“青”之变——请、清、情、晴、蜻,“虫”之友——蝴蝶、蜻蜓、蚯蚓等。当学生陶醉其中时,汉字已不是一个个枯燥无味的符号,而是美丽智慧的、多情善变的、可爱顽皮的……爱之深,学之趣。可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大大提高儿童识字的效率。如,让学生看画猜字“日”、“燕”、“山”、“舟”、“人”、“水”、“鱼”、“木”、“石”等,他们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一些有效的游戏、猜谜语、编歌诀、讲故事、看图找字、竞赛、找朋友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2.讲究科学性
        只求趣味性,不顾科学性;只图一时的好记,不管是否合乎道理,随意乱解汉字,是识字教学中的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反对“水煮”汉字,如“千里应为重,两山应为出” [3]之类,都是隔断汉字发展历史的,没有一点科学根据地胡编汉字的构造理由,理解的歪曲也造成了书写的错误。反对矫揉造作,如“日、目”本来可以很好地利用象形特征来识记,却偏偏要用“四面不透风,一横在当中”,“ 四面不透风,二横在当中”来死记。教学中,要把握好汉字的理据和教学活动的度,不要脱离实际,人为地复杂化,尽量做到简洁、高效。
        四、学后巩固,活学活用
        在识字教学中,始终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字忘了前面的字,复习前面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不尽人意。在探索实践中,循环巩固记忆识字方法能避免这种现象。课前复习循环巩固——在识字板中写上这两天所学的生字词,比赛一下谁记得多、记得快、记得好。课堂循环巩固——在教学中,可由偏旁部首带出学过的字,再引出生字,如“女——妈、好、她——妹”;也可由基本部首引出熟字,再引出生字,如“青——清、晴——睛”;也可以用增减笔画、组词等形式再现容易认错的字,从而来巩固区别生字。课后循环巩固——让学生写一写,布置作业时,除了安排学生抄写当天所学的生字外,另外安排写上两篇课文的生字,一个字写两个就可以了;让学生考一考,请别人帮你念生字,你再写出来,给自己打打分,想想自己如何记住错了的生字;找同学认一认,课后有个认字表,可以请一个同学随意指一指所学的生字,在会认的字下面画个圈。
        汉字是“活”的,它不只是抽象的符号,还有鲜活的生命;它不只是工具性的存在,也是文化性的存在;不仅是此,还能由此及彼;不是孤立静止的存在,而是活化在具体语境、当下生活之中的。尽管当下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把识字教学具体化、针对性地提上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手段、条件等各种客观原因,还须期待识字教学超越识字本身,进而成为文化隐性传承、审美意趣培养以及智力有效开发的引导学生解开汉字蕴含的文化密码,帮助学生学会自能识字、学以致用,从而真正激发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 中华书局 , 1963.
        [2]胡剑锋.字趣[M].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4.
        [3]时学强.语林趣话[M].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