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语”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卢胜川
[导读]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批改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取得反馈信息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自我纠正提高的手段,因此,作业批改的技巧也是一门学问。
        卢胜川
        重庆市垫江县天台小学校 重庆 垫江 408300
        摘要: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批改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取得反馈信息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自我纠正提高的手段,因此,作业批改的技巧也是一门学问。
        关键词:数学作业   评语   桥梁
        多少年来,数学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量分。此法在判断学生解题方法的正误,确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比较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形式单一乏味、缺乏互动性、激励性,而且评价结果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更无法达到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的作用。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通常反映在学生的分析方法、操作技巧、完成过程、行为习惯、应变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分数要体现上述内容就显的乏力了。而评语恰好能画龙点睛地弥补分数的不足。评语,是作业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能无声地给以学生恰当鼓励、正确引导和善意的鞭策。
        一、肯定式评语,给孩子一碗滋补心灵的鸡汤。
        “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身上所有的东西。”是的,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的肯定,希望别人的赞扬,小学生更是这样。平时的数学作业,要拿个全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每次都是一个呆板的“优+”或“100”,看多了也就觉得乏味,觉得没有了在别人面前炫耀的价值。久而久之便会慢慢地对数学没兴趣。这时候,评语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哇噻!你真棒!连续6次‘优+’”(学生看了,我准保他偷乐一整天,还要拿回家里在家长面前炫耀。那么他以后就大有可能更发奋学习连续10次、20次拿“优+”)“哗!棒极了!全对+漂亮!我浏览你的作业简直是在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样一来,下次的作业一定是——书法+数学。“语文老师说很佩服你,又拿了‘优+’!”借口以第三者的口来赞扬学生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句好的评语,不仅能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且还能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通过积极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
        在“一题多解”的数学扩展性问题中,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从而从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你真厉害!竟然用了别人想不到的方法!”(用这个评语加上口头上的鼓励,使很多学生养成了喜欢动脑,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并且每逢题目能多解的,没要求时也用了多种方法) “解得巧、方法真独特!”“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使学生开启心灵,自由驰骋。
        如解答“李师傅每天做一批零件,要5天完成,张师傅做这批零件只要 4 天,如果张师傅每天做 480 个零件,求张师傅每天比李师傅多做多少个零件?”
        一般解法,先求出李师傅每天做的个数(480×4 ÷5),再求出张师傅每天比李师傅多做的个数: 480-480×4÷5=96(个)。
        有一个学生这样解答:因为张师傅和李师傅做的零件总数相等,假设张师傅做 5 天,则比李师傅多做 480 个,平均每天多做 480÷5=96(个)。对这一位学生的解法,我即在题边加上批语:“解得巧、方法真独特!”这位学生看了之后非常高兴,课后还把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总结出来给我看。
        二、引导式评语,给孩子一块擦掉败笔的橡皮。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心灵深处。”是的,并不是每个学生每次都能拿到满分。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恰当地、婉转地利用评语来提醒学生,或进行方法指导能令学生正视失败、重燃斗志。“你后悔吗?认真一点就满分了!”(用了这个评语,收到了学生的反馈——“我好后悔,我下次一定会该掉粗心大意的坏毛病”)。

“我们班的同学都说:不喜欢粗心大意的同学!”、 “数量关系式怎样?你不会忘记吧?”、“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好吗?”、“第二步该干什么?”、“想一想”、“验算一下”、“运算顺序对吗?” 、“认真审题,想清意思,再解题好吗?”……这样的评语往往能让学生在失败中看到希望,在失落时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暖暖的关怀。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就大增,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
        例如学习商不变规律后,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计算除法的兴致很高,算 4800÷200=48÷2=24,3600÷90=360÷9=40等,既快又准。可是在计算中有余数时,往往出错,如 6500÷200=65÷2=34……1,3700÷30=370÷ 3=120……10 等,对此,我在批语中写上“验算一下,商和余数是否正确?”以及“余数是否正确?”、“余数 1(10) 在什么位上?”等。学生在改错时,分析了错误的原因,还总结出余数变化的规律。
        三、批评式评语,给孩子一个重新跃起的机会。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要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都需要严格要求。这些都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体现。恰当地利用评语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但是为什么常常拿不到‘优+’!”、“结果正确,但方法有意义吗?”、“聪明的你,一定能掌握更简便的方法!”、“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或其他原因出错,首先要找他的闪光点,肯定他的长处,增强他的自信,再提出明确的要求。如,“粗心大意是前进的绊脚石!”、“细心是最好的朋友!”、“其实你的字写得非常好,要是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那就更棒了!”或者“一次失败不代表什么,只要你下次进步就好了!”这样,一方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另一方面也纠正了他的不良倾向,培养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点拨式评语 ,给孩子指点迷津。
        即通过评语的形式,在关键处点拨学生的错误,指明错在什么地方。如解答,喜欢足球的有35人,比二班多8人,二班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有的学生列式为:35+8=43(人)。针对这样的错误,我批写:谁多,谁少,问题求什么?这样在关键处提示一下,含而不露,引而不发,促使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展开思考,从而醒悟出错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
        又如解答“甲、乙两人各加工1000个机器零件,甲完成任务要5小时,如果甲1小时加工的零件数是乙的4倍,问乙完成认为需要几小时?”有的学生这样解:1000÷(1000÷5÷4)=1000÷(200÷4)=1000÷50=20(小时)此题解法完全正确,但比较繁琐,批上“能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解答,想想看。”以此让学生这样解:5×4=20(小时)。教师适当的点拨,不仅能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开发智能,而且能发展智力。
        五、激疑式评语,引起孩子的思考。
        有的题目解题思路复杂,方法多样。如为了庆祝国庆,小军把12面红旗平均挂成4行,每行挂4面,可以怎样挂?许多学生只想到一种挂法,这时教师写上:“想一想,还有别的挂法吗?”或“认真想一想一定会有更多的方法”。等等,这样使学生充满信心,看到努力的希望。
        六、启迪式评语,诱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培养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新型创造性人才,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经常利用作业批语,为学生搭建“梯子”点燃他们的创新火花,诱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学习了“初步认识角”这一章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张长方形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孩子们纷纷画图解决,不一会儿就有了答案“还剩五个角”,我在旁边批注“动动手中的剪刀,看看还有什么结果?”,过了一会儿,有人得出四个角的答案,看来他是爱动脑筋的学生,于是我又提醒道“你很聪明,再和朋友或爸爸一起讨论讨论,你还会得到一个答案”,结果两天后这个孩子又得出另外一个结果,还剩三个角。几句点拨式的评语,点燃了他敢于求异的火花,从此他在课堂上总爱发表一些独特的见解,部分作业的答案也总是“五花八门”,细细思量却也有道理。
        实践证明,数学作业批改中恰当地使用评语,改变了单一的百分制或等级制量分方法的呆板与片面。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让学生的素质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