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万
江苏淮阴区教师发展中心,223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掌握和了解与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应用相关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并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培养兴趣”“掌握技能”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实践开展的过程当中,逐渐的将任务驱动法科学合理的与教师培训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有效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促使课程教学的目标更好实现。本文基于任务驱动法相关理论,探究分析任务驱动法在教室培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希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师培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以有效的提高课程教学实践的效果。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打造信息化课堂,以确保教学的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确保任务驱动法在教师培训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的利用和发挥作用,需要准确的把握任务驱动法的特点,实时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意识,促使其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与水平,以便其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相关的资源,提高教学的质量效果。
1.任务驱动法概述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以布置并完成学习任务的形式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的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获取相关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形式。任务驱动法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被广泛的运用于课程教学与实践当中。(1)真实性。要求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需要基于教师的实际情况、课程教学的目标等进行,不能凭空捏造,以有效的激发要是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2)整体性。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需要包含多个知识点,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要能够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提高教师多项技能;(3)开放性。布置的学习任务需要具备启发性,引导教师在完成任务,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培养和提高其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4)可操作性。要求布置的学习任务符合教师的知识层级、技能水平,方便操作,引导每一位参与培训的教师积极的参加,以有效的激发教师的实践热情。
2.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
一是,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在布置和设计任务的时候需要做到化繁为简,通过对复杂任务的分解,引导教师逐步的、循序渐进的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而且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所设计的教学任务要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学习的兴趣,引导参与培训的教师自主的探索和分析。科学合理的将一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素材应用于学习任务的设计,为参与培训的教室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灵感和兴趣。如在学习PPT简单操作的时候,可以引导制作教学课件,并自主的添加动画效果,在操作中了解PPT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这方面的综合技能和知识。三是,在综合的考虑和分析参与培训的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设置多个层次的任务,以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过程当中得到提高。四是,要引导参与培训的教师在完成相关的任务的过程当中自主的学习、自由探究和分析、合作学习等,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当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更好地巩固和锻炼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案例分析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教体系统在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过程当中,要求教师科学合理的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实践有高效结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微课、网络在线教学、互动交流平台等,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效果。但是,部分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不足,无法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基于上述情况,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于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的课程,任务驱动法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且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例如,在培训教师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微课的过程当中,首先对参与培训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综合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并根据不同层级的教师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布置任务。对于零基础和基础薄弱的教师,要求其学习和掌握基本的PPT和Word理论知识和技巧,要求其围绕某一课程制作PPT课件,并添加适当的动画效果;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教师,要求其利用相关的软件和技术制作6-10分钟的微课小视频。其次,领导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分别负责资料收集和获取,图片和信息查找,PPT课件制作和微课视频制作,文字的编辑和动画效果添加等相关方面的工作,通过协作更快速的完成布置的教学任务。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作品展示及互评,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当中发现完成任务中的不足和缺陷,快速的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以便做到取长补短。最后,在课堂中引导参与培训的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布置拓展练习和巩固提高的教学任务,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促使教师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与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科学合理的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其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创造更加活跃宽松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教学实践和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准确的把握和分析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计任务,采用情境导入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核心素养,确保任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松峰.任务驱动法在教师培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 2018(30):37-38.
[2]严大同.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24):176.
[3]马璇.回归真实课堂——“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再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