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高美琳
[导读] 在二十一世纪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级高等院校要求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随着工业和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急需一大批高端技术人才。
        高美琳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四川    眉山    620860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级高等院校要求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随着工业和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急需一大批高端技术人才。而各大高职院校的责任首要是培养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这一系列人才在各行各业里发光发热,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从创新创业的定义出发,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方式,对并对此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工业和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急需要一大批高端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首要任务就是培养有创造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国家近年来发布的一系列文件中要求加强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重点在于增加学生个人技能,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有利于增加竞争力,并为国家输送一大批新型技术人才,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有效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
        本文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创造力,使其获得自主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时刻融合自身想法,通过实践及优化,进行工作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的涵义包括教育群体、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要务是教育,它的受众对象广泛,并不只是单一狭小的少数“精英”教育,而是把大众当做教育对象,全过程、全人员及全方位的使大众全程参与、全程感受。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授工作的技能,学校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所以应先从心态上给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其次,创新创业教育的精髓是创新,不少高校教师觉得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学校里教授的重点,或者认为是思修课程里的内容,对此意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是整个高职院校所有教师的责任,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不同专业的创新点,激励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信念,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创业,通过教育的过程实现创业的目标,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和掌握创新技能,改造社会。把“实践性”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力,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内涵,增强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多样化发展
        近些年,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出现了很多相关项目,如SYB项目、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普通高校也开设相关课程,引起各院校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


(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课程较少
        根据网络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较少,或者有过相关宣传教育,但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明显,学生对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记忆不明确,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机会较少,难以实践,无法有效的发展创新创业活动。学校的重点教学仍在课堂文化课上,减少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产生抑制。
(三)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质量较差
        各大高职院校的教育比较统一单调,没有根据学校区域和学生特点呈现教学特色。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则是以赚钱为目的,一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做生意,有的老师们也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觉得创新创业教育等于几场成功专业人士讲座或创新活动比赛,而学校仅仅从项目的数量和大小来判断教育的成功与否,这种创业项目难以长期持续,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发挥出来,最终的教育结果差强人意。
(四)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定位偏移
        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觉得创新就是指科技发明,因此在指导学生时产生错位现象。教师们未完全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忽视了意识和思想的创新,创新的第一步是问为什么,根据问题找解决的方法,在一次次寻找中优化方法,革旧鼎新。“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都没弄清楚,就很难轻易的做成自己想要干的事情。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一)知识与精神的结合
        高职院校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中应端正态度,用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通过对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深刻了解国家发展现状,与世界其他各国相比优点和劣势在哪里,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创新创业动力和学习信念;从多角度讲述课程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的个人能力,如勇于迎难、善于坚持、乐于思考等,让他们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个人能力。
(二)知识与科技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日益完善,信息便捷、内容多样、传输迅速等优势让新媒体深受各高职院校教师青睐,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授课方式灵活,减轻教师的上课压力,最主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更高效的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多媒体展现内容多样,照片、文字、视频、声音等都可以形象展示,增强课堂趣味性,把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产物,如小型无人机模型、新款服装等,可以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体验创新创业的乐趣。
(三)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学校应大力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包括各层次各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把创新创业教育用于实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模式。开展新型创新创业特色课程,涉及各行各业,实现人才全面培养的目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如致力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乡村振兴战略,让学生们学有所用,促进国家社会发展。
结束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为主流的新时代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潮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完美融合,大力培养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标准,为国家培育新型人才,促进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赵娣.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智库时代.2020
[2]陈凯云,谢晓芹.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三融合模式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20(03)
[3]江厚平,高润霞.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