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娇容
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希望小学 广东梅州514437
摘 要:语文素养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可以为学生日后学习各门类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它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我们在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需要被广泛应用的工具。因此,从小学就打下语文的良好基础,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本文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与建议三方面入手,围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简要论述,供阅读者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1.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注入核心素养内容,教师会依据孩子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又或是文化鉴赏,在丰富活动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点燃,课堂会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当孩子们处于一个有趣的课堂之中,他们会感到轻松自在,愉快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促使其愿意主动跟随教师引导,进行思考、交流、表达等各项学习活动。
1.2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学生自主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当教师有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学会学习不仅仅是依照教师所教授的方法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还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吸收相关知识,勤于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达到语文的高效学习效果。
1.3有助于促进学生文化教育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依照教材内容,开展授课活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将核心素养内容注入课堂,比如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时,教师会不断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扩充学习资源,使学生感受到除课本以外的丰富的知识内容,当孩子们能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就能够有效开阔眼界、发展文化品格,从而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文化知识的教学的,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虽然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于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因此学习效率较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商。在对学生进行评判的过程中,单方面的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判学生, 这对学生的个人发
展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教师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对知识点是否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而面前的教学模式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面面俱到,只能照顾到一部分学生,形式化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以后,教师就会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班级里别的学生应该也都会了,因此就不会再讲解。但事实却是班级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因此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严重。
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全面贯彻落实素质化教育要求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也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领悟到核心素养的内涵。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引导。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设定相对较高的目标,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而对于学习领悟比较慢的学生,则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达成目标,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信心,鼓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3.2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且对于学生的缺点进行纠正,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3.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兴趣是保证学生有充足动力学习的前提条件,通过将核心素养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来说,具有积极影响。
例如,在进行古诗词《山行》教学时,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朗诵的音频,再给学生播放枫叶林的美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在创作时身处的环境。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表达自己心中的疑惑。让学生能够在这一丰富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文章基调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且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核心素养的养成就会变得很容易了,这对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来说,也具有积极影响。
3.3丰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文化传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当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有效借鉴和吸收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就能够慢慢地使自己的文化视野得到扩大,从而表现出良好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升孩子们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习《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等古诗时,教师可以做好教学准备,让孩子们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作品创作资料等等,同时运用发达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扩充更多古诗资源,同时,可以定期组织孩子们参与“诗歌竞赛”活动,促使孩子们通过比赛活动,自觉搜集、背诵、理解更多的诗歌内容,从而感受到古诗词的精妙与魅力,产生对传统诗歌文化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以成语作为扩充资源,并开展“成语接龙”活动,让孩子们可以从小积累各种成语,以便于今后运用到文章写作或口语交流活动中。 另外,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推荐优秀读物,丰富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并开设“课后五分钟”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可通过这五分钟,背诵、朗读、表演自己学习吸收到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和同学老师开展交流,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对经典文化的传承精神。
3.4形成课内外阅读的联动
小学语文教师在推进课外阅读活动的时候,还需要形成课内外阅读知识上的联动。对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其中教材内容自然是授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仅仅是依靠教材上的内容不足够的,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活动。然而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想要找到一篇和课文内容十分相似的文章确实是有些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内外阅读联动的时候,可以从一些细节处入手。通过结合细节的把握,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上的串联,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形成有效的体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看过的童话故事内容中所出现过的细节描写。并在课堂上利用 PPT 进行具体的举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理解的同时,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运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跨学科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构建具有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关注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浅谈小学语文“学本课堂”构建之课堂实践[J].费玉良.小学教学研究.2017(16)
[2]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李作芳.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
[3]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时琪.新课程(小学).2016(07)
[4]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王成建.未来英才.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