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隋 云
[导读] 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有课堂参与感,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所以,实施教学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隋  云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二小学,新疆 克拉玛依  833600          

        摘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有课堂参与感,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所以,实施教学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中实施多元主体评价,老师与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回馈,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评价,本文在多视角下,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多视角;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学习明显不同于其他科目,掌握理论知识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也需要学生能进行相关操作,应用性大于理论性,因此,需要根据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况,灵活制定考核标准。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导者,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大多以学生考核成绩为依据,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学生的参与感较弱,这种评价模式是非常死板、单一的,评价内容具有局限性,并不能通过教学评价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一)教师未能正确认识教学评价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但许多教师并未及时转变观念,依旧以语数英为教学主体,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照搬其他科目的评价标准,忽略了信息技术的特殊性,未能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内在含义,自然无法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评价形式较为单一
        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许多学校开展了教学评价活动,在实际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考核来完成教学评价,但信息技术科目的操作性大于理论性,更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这种模式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个人成绩,却忽视了学习过程的重要价值。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忽视了个体差异。
二、教学评价方式分析
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评价表,记录学生不同阶段的作业、考核评价、自我反思等,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自身变化,在不间断的评价中,感受到自身进步,树立自信心。
小学阶段,学生家庭作业少,有空闲时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借助于信息技术课程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信息技术,拉近距离,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借助于实践,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自我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侧重点多元化。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更全面了解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在考核评价中,注意掌握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改进方法策略研究
(一)保持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新课标下,着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这些点,特别是评价标准,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流于形式,需要注重每一点具体的落实;不能只追求分数,还需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信息技术教学。这种模式下,不再过度注重教学结果,而是注重学习过程,减轻了学习压力,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化评价
   传统模式下,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这是不全面的,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化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学生,也要开展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家长互评等,在这种模式下,各群体间及时交流各自看法,有助于教师综合各方意见,完成更科学更民主的评价。
        学生自评是非常重要的模式。学生更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学习进度等,在完成某一阶段学习后,学生进行反思评价,明确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并及时调整,提高学习效率。
        开展师生互评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学生评价教师,能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学习需求,因材施教。
        这一阶段,学生自尊心较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正确看待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正确认识他人的建议,学会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而利用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契合时代发展潮流,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共性,更需要注重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标准也是如此。评价标准需要更加全面,考察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三观、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等,有助于科学评价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方法,学生间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喜欢独立学习,有的喜欢团队协作,有的喜欢探索创新……面对这些差异,需要进行针对性评价,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当前阶段的心理与各种不同的看法,有助于更全面评价学生,树立自信心,更好地发挥评价机制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助力。
(四)形成独特的评价风格
        无论何时,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及时反思总结,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形成自身独特的评价风格,不能千篇一律。在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后,教师需要进行反思,思考这一阶段的得失,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评价过程中语言不能过于正式、严肃,而是具有趣味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形成正向反馈,让学生更理性的认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开展多元化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多角度研究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策略,总结了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保持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多元化评价、个性发展和独特的评价风格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为教育工作者实现多元化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1]仇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设计与运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0(25)
[2]孙琴.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20(08)
[3]饶正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分析[A]. 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C],2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