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历史史料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郑保东
[导读] 兴趣是很好的入门老师,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之一。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史料的兴趣进而体现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值得我们历史学科教师认真探索和研究。
        郑保东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中学,511660

        摘  要:兴趣是很好的入门老师,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之一。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史料的兴趣进而体现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值得我们历史学科教师认真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核心素养;历史史料教学
        2011年的历史大纲课标关于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要做到以上三个方面都能达到要求,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兴趣作为引导,教师在课堂中再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继续进行有效的、积极地、主动的学习。
        论语有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春秋战国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名典故是一种形容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孔子欣赏中国古典的音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高深的造诣。科学家丁肇中曾说过:“因为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因为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倒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要探索的东西。”兴趣是很好的入门老师,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之一。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不乏名人典故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在备课中适当穿插一些相同历史时期的名人典故,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用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例如,在讲授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节课时,可以预先教学生搜集一些关于隋唐朝科举制度发展中出现的历史典故。在讲授课程中,可以穿插科举考试一甲三名的由来。头名曰状元,二名称榜眼,三名唤探花。元为首(状元),眼在其下(榜眼),但是第三名探花的来历就别有一番趣味。可以适当的卖一下关子,吸引学生的关注力,然后简要讲述:“探花”一词来自唐中宗,新科进士放榜后,政府会组织一场庆祝宴会,宴会开始前在新科进士中挑选年少俊美的人乘马采花,以助喜庆,于是称为“探花郎”。简单的典故适时植入,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和深究历史史料的动力,快阔学生的历史视野。此之为“寓教于乐”也。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创设情境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力。如,中国古代史中的浪漫主义诗人:春秋战国屈原、唐代李白、北宋苏轼。

由学习小组组织学生搜集历史背景资料,学生三人分别扮演三个角色,进行跨时空的对话。对话内容:春秋战国屈原(《离骚》节选)、唐代李白(《行路难》)、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结合他们的对话内容对三个时代的历史大环境以及人物进行剖析和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三人的相同点:三人都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怀才不遇或自己的政治观点不被接纳而心情郁闷,但他们都有阔达的胸襟和乐观精神。以三个名人作为不同时代的代表,以点带面,延伸到整体学习中。
        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内容的对比阅读能力,学会自己用文字组织的形式总结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秦始皇:朕统一中国,结束战国的战乱, 统一文字、 统一度量衡及货币、统一驿道、 立郡县、筑长城、修灵渠,加强国家统一。
汉武帝 :朕举贤良 、尊儒术 、通西域 、 施仁义、行德治、重法治、强皇权、 边屯田、击匈奴、营西域,大汉王朝威名远播。
 唐太宗:朕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决策正确,政治清明;加强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减免租赋,减少力役 ;促使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大团结。
宋太祖:朕发动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结束五代十国,开创大宋王朝。以文治天下,提倡工商,朕的宋朝经济发达,是最富有的朝代。
        学生按照学习小组根据对话的内容对四个朝代进行客观的评价。使用多元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认知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断增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我们也可以尝试举办历史故事会,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讲故事。如: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简图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等。
        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成功,带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既有不同的学习任务的分工,又加大了学习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活动的观察、感悟、总结而形成的了自己对历史的认知,从而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会因为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喜爱他所教的课程”。作为一个历史教师,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老师用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作为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和兴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