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课堂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杨立霞
[导读] 历史能够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当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结晶。所以在学校教育当中,历史学科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国家教育部门也将历史学科列入立德树人的重点学科之一。
        杨立霞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历史能够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当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结晶。所以在学校教育当中,历史学科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国家教育部门也将历史学科列入立德树人的重点学科之一。中职学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时候,也需要有特殊的教学方法,本文立足于中职学校学生历史学习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优势和缺陷,进一步探索有助于中职学校历史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可行策略,以及为中职学校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限借鉴。
关键词:中职;历史课堂;立德树人

引言:
        真正良好的学校教育就需要做到以德树人,以文化教人,真正做到学生的知识和德行双向提升。历史学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而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从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传承中华历史长河当中优秀人物的优良品质。所以,在历史教学活动当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本着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学科在学生人格培养和道德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立德树人的主要内涵分析
        所谓“立德”,就是要树立良好的德行;“树人”就是指通过良好的德行来教化和影响人,培养出健全的人才。我们一直在追问中国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立德树人就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解释:我们需要通过德行教化,文化育人的方式,来培养出学识渊博,道德水平良好的人才。所以在教学活动当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方法的创新,不能总是把立足点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之上,而教师本身也要起到良好的道德示范作用,进而进一步挖掘所教内容当中能够对学生的德行产生积极影响的内容,通过这种良好的示范和积极的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行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学校历史教育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分析

(一)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我们知道,中职学校所招收的学生,一般文化课成绩都不够理想,所以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相较于其他学生存在一定的缺陷。另外,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管理问题,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自身素质较低,很多学生对于学习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当中,自身也没有足够的内在驱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成绩自然不佳,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教学热情也将受到影响。

(二)教师自身价值难以实现,难以克服某些心理障碍
         在大多数眼中,中职学校的教师都是文化水平较低,教学能力较差的。但其实事实的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并且教学方法也比较新颖独特。但是因为自身所处的教学环境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学习热情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面临这样的现实情况是,教师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教学活动当中常常感到无人赏识,并且还要承受社会上很多人对于中职教师的歧视和偏见。这样一来,教师的心理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教学的热情也会逐渐减退。

(三)校园氛围质量不佳

         对于在校学生来讲,自身所处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水平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学生所处的环境虽然不能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在学生所处的环境当中,身边的人对待学习都本着高度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那么学生自身也会受到感染。再比如,如果一个学校非常注重各种文化宣传栏的设置和展示,非常注重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那么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历史的熏陶和影响,在无形当中培养出一种对于历史学科的认同感。然而很多中职学校的教育,并不是分注重校园氛围的营造,并且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最终导致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强,文化氛围不佳,这样的现象也不利于教师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做到立德树人
(一)注重道德教育,渗透道德观念
    
         在历史学科当中,最不缺乏的就是优秀的示范人物,因为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各种各样具有优秀思想和优秀品质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比如为国投江的屈原;开创儒家学派的孔子;勇于改革变法的商鞅等等。在这些人物身上,都具有爱国主义、敢于牺牲、不畏强权等优秀品质。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学科教育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渗透这些人物故事,通过这些人物生平经历、行为成就等方面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受到榜样的良好启发和带动作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达到立德树人的主要目的。

(二)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在全文当中我们提到,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成果的结晶。让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去了解我们从哪里来,世界从何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一个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只有具备了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感,才能成为服务于本民族发展的优秀人才。爱国主义,就是这种认同感形成的关键。只有学生足够热爱自己的祖国,才会足够热爱自己的历史,而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精神结晶。正是因为这种爱国主义强大的信念感和凝聚力,才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坚强不息的传承和传递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历史文化。所以,在对于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历史学科教育的时候,我们最需要把握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只有把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给学生,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历史的使命和责任,进而促进学生自发的学习历史和传承历史。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我国对于教育资源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各个学校也日益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教学形式多样,能够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给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课堂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适当采用播放历史纪录片,或者是根据真实历史所改编的影视作品。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远远优于课堂板书,教师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当中,用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去了解历史知识。并且通过对这些影视作品当中主要人物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等影响,学生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这种良好德行的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结语:总之,历史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一时代课题最好的解释,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历史学科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可能比较低,但是我们却能够通过道德培养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这些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够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历史学科教学方法,促进历史学科的教育,通过历史学科这一主要载体,来传承和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在无形当中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历史学科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彭武毅.从百家九流三教看文化融合: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点滴诠释[J],教师2016( 30),
[2]姚德健.让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