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登化
摘要: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学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学生自律性低,自主学习能力弱。当今时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小学生的必备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锻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巩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教育形势下,塑造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数学教师深思的课题。与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同,自主学习、自主认知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受到师生的好评,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规律,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养成勤于思考、创新求变的好习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处处为学生着想,主动与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营造愉悦、趣味的数学课堂氛围,让全体小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主人翁精神。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升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小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小学阶段的基础没有打牢,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和深造。数学新教材、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采用新方法、新思路,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自主学习,让小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和研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改变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小学生在自己探寻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能有效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磨炼学生意志
有些小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退缩,缺乏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数学也是如此,遇到难题时往往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出来,索性就不做了。这样的思想阻碍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师要找到磨炼学生意志的方法,鼓励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心态,在学习的道路上勇闯难关,最终一定会有所收获。自主学习正好能解决这些问题,小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在课堂仔细听讲,在课后及时巩固,循序渐进地学习,遇到数学难题也能按部就班地解决,这样学生的意志力就会得到锻炼,为他们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观念
日常教学中,小学生经常会陷入用已有的经验去思考新事物和接纳新知识的误区,致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数学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应该肩负起帮助小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责任。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情境中强化自主学习观念,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创设问题情境更有“吸引力”和“延伸性”,是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小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将思维聚焦到解决问题上,很多数学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也更加深入和严谨,能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首先,可以创建悬念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具有悬念的问题,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继续学习和实践。悬念可以设置在课堂开始时,让小学生从课堂一开始就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对接下来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悬念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令其学习更加专注。悬念还可以设置在课堂快结束时,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反思能力,使其感受数学的魅力。其次,可以创建矛盾情境。有矛盾才能使小学生有继续探索的需求,数学教师要选择好矛盾点,以形象思维为主,贴近学生的生活,用新颖的表达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
(二)开展师生探究,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有些小学数学课堂里,数学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一堂课下来学生昏昏沉沉,遇到不理解的问题也不敢举手提问。数学教师可能会认为这样的方式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实则违背了自主学习的初衷,造成小学生对数学的反感。随着新的教育改革的推进,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探究,指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根据其薄弱知识点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漏补缺,提高了自制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改观。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点多,学生应在学习之后书写一份小结,可以一周写一份,也可以一个月写一份,这样回顾起来会很方便。在每次考试后也应写一份总结,总结内容包括易错的知识点,需要提高运算速度的题型,确定下一步目标等,逐渐养成知识归纳能力。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遇到错题写到错题本上,用黑色的笔写题干和错解,用红色的笔写公式和正解,重点地方做特别标记。由于人的记忆有长有短,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每过一段时间翻看一遍错题本,数学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错题本进行检查。指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当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启发他们向教师和同学提问,不但能令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也会理解得更透彻。
(三)引入课堂游戏,落实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潜能,落实自主学习。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复杂深奥的数学知识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时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游戏,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对知识的记忆会更深刻,能有效地改变数学课堂的尴尬局面。引入的课堂游戏需要符合教学要求,全面体现数学知识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小学生活跃在游戏中。可以采用竞赛的游戏方式,让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游戏任务,最终用时最短、作答准确的学生获胜,获胜的学生会得到奖励,以刺激其他学生的上进心。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小学数学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长远发展,还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必经之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小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制订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引入课堂游戏,推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还要鼓励善于独立学习的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在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中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炜.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方法与途径[J].赤子,2015(11).
[2]徐海权.浅析怎样提升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山海经,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