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祝廷伙
[导读] 在初中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并且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因而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十分必要。在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祝廷伙
        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   广东清远 511800
        摘 要:在初中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并且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因而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十分必要。在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有效途径及方式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成绩,促使学生实现更理想的发展,增强其综合素质及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价值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人格塑造的特殊阶段,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规范个人言谈举止。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结合学生个人发展的真实情况,有所针对性地为学生如何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综合性意见,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学习、生活中挑战。同时,帮助孩子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前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美德,以正确的态度去发现和探索这个世界,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价值所在。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较单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是重要的基础与保障,在保证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更好的保障。然而,就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其教学内容并不合理,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通常只进行课本知识教学,而道德与法治属于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但教师并未将实际生活内容融人教学。同时,道德与法治中的教学内容与国家政策及时事政治之间存在较密切的联系,而实际教学中教师未能对时事政治加强关注,未能将时事政治的相关内容融人其中,导致学生对国家大事及国家政策缺乏充分了解,所学习的很多知识都比较老旧,这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十分不利,也就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2课程教学模式滞后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教师往往采用固定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课程教育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诸多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只关注教育目标的完成,没有切合学生实际来创新课程教学形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直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削弱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有效策略
3.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为使高效课堂构建得以实现,首要任务是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学校及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加强重视,从而保证有更多时间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另外,学校及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及意义应加强认识,从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大投入力度,对其加强研究。此外,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参与,使其更好地学习并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3.2加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要想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前预习必不可少。预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们提前记录下自己在知识理解上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故事性较强,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的特点,对学生们的预习效果进行合理预测,设计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课件,加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
   比如,在学习“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首先要明确学生们的学习目标,即,让学生们知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学生们懂得有意义的度过自己的一生,是明确生命的意义是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的。其次,老师要帮助学生们明确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即,生命意义的重要性和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然后,通过课堂导入环节展现相关的材料和案例,让学生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学习教学任务,理解重难点知识,更好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展开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除此之外,在课堂投入的环节,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预习成果与学生分享,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的学习活动,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


3.3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当中
   信息技术的运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师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将信息技术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为学生打造一个现代化的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受到各科教师的好评,也给教学带来了不错的效果。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运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演示出来,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展现想象力,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中“做更好的自己”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思考。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自己与别人》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思考:故事中发生了什么,对此有什么想法?利用故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故事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乐于对故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下面要讲授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除此,运用对媒体还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丰富的课件内容,使得课件具备视觉、听觉多感官上的冲击,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例如,教学“守护生命”时,教师可以在可见里面增加一些常见救人、自救方法的图片和视频,或者播放一些有警醒作用的图片,通过这些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拥有自救与求救相关的一些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增加课堂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热爱道德与法治课堂。
3.4家庭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家庭教育在学生未来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庭氛围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引导,鼓励学生家长能够以身作则,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家庭关系的处理水平,尊重未成年子女,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树立模范榜样形象,完善家庭道德实践的环境,帮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这也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中《爱在家人间》时,教师要与学生父母做好沟通,要求父母在为学生传递正能量信息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当中。并将家庭活动与德育教育进行适当融合,让孩子在与父母接触过程中感受到家的意味,以及家人之间的血脉亲情。同时,作为家庭成员中的一份子,应该主动承担起家庭责任,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
3.5开展课外实践,培养道德素养
        相比于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进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长期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会降低其课业成绩。因此,教师要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同时,满足学生对提升实践能力的追求。开展活动前,教师要了解与关注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并积极与其沟通活动形式。在师生达成一致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活动的意义与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使道德素养与法制观念更深入学生内心。在完成关于法律部分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搜集与知识相关的法律案例与相关条例,并开展“我是公正小法官”的活动,让各个小组结合所搜集的材料分享法律事例,展现其权威性、严肃性,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不断增强他们法律观念。在组织法制实践活动的同时,教师可将关注点转移到道德实践教育中,如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参加义工服务、走近革命先烈纪念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入小区,给孤寡老人送温暖、清扫垃圾、清除小广告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是一门同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道德和法治教育是初中生成长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要不断创新和探索,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思考[J].王婷婷.智库时代.2018(50)
[2]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运用[J].谢桂亮.新课程(下).2017(10)
[3]刍议提高初中生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J].郭淑娜.新丝路(下旬).2016(06)
[4]浅谈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渗透[J].何玲.新课程(中).2018(09)
[5]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赵汝梅.数码设计.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