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丽君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一中学
摘要:分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同样也更是可以全面的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至此,高中数学也更加需要进行分层教学,以此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本文即基于此,分析和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应用。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以供教育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应用
新课标改革开始后,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一跃千丈,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因为新课标提出让学生自己做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可以以全新的形式把分层教学融入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进行了解和分析,与此同时做好必要的备课工作,以便于在接下来的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用对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结束之后布置对应的题目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度。
一、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就不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遇到不会的题目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就会对学习产生不耐烦的心情。分层教学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它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在课堂上找到自己学习的对象,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完美的,免不了会有一些缺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在发现其不足以后及时做出更正,找到更为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完善,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最终目的,也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必须坚持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时,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不同,因此在划分层次时不能简单地根据学生的成绩确定学生的其层次,而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并且要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而不是简单地以学生的现有成绩作为重要的划分依据。另外,在对学生层次进行划分时,一定程度上要由学生自主决定,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层次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此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整个划分过程中教师只是做出指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能够使划分过程更加科学,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被调动。
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四)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
结论
高中阶段数学课程进行的教学,更多的需要小学以及初中阶段的基础数学知识,一些基础数学知识掌握不全的学生,在学习时就会遇到一些困难,至此,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带动,并基于分层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使得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以及基础知识掌握不全的学生,也能够获得学习进步,进而可以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立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9):25.
[2]拉毛才让.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4.
[3]张翠云,范方亮.浅谈分层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J].科技风,2020(24):20-21.
[4]彭春梅.分层教学提高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2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