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内容及教学策略-以部编版教材为中心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0期   作者:李梦瑶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及内涵融入教学当中
        李梦瑶
        中山市广东博文学校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及内涵融入教学当中,建立小学生的民族情怀,巩固小学生传统文化的基底,与此同时更有效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该文主要是对现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为一体的有效路径,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引 言
        传统文化教育从广泛方面来讲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是非常容易切入的,无论是从实际生活入手,还是从课本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剖析,传统文化都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丰富的过程,因为传统文化本身也是在历史不断发展、文明不断沉淀的过程中形成的。为了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渗透和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互联网+”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支持下,产生出各式多样的交流媒介,这些交流媒介的出现为学生接触国外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小学生自身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不断地去了解和接受国外文化,大部分小学生会对国外新鲜有趣的娱乐节目感兴趣,在节目中遇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或者是游戏等,会花费时间精力去模仿。现阶段不少小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少,他们会觉得古诗词很难理解和背诵,传统民俗跟他们现在生活现状有很大差距,这些种种因素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都是不利的,对小学生从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必要的,小学生是文化强国道路的后继力量,因此小学语文中传统文化模块的教育迫在眉睫。    
1.2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内容。我国民族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呈现了区域性特点较强、传承能力不断下降的趋势。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就会在发展方向的设立过程中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长远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在每一代人的肩头,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前提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学习和了解,帮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语文课堂的教学既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责任,更有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
1.3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
    现阶段大多数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宝贝,全家的爱都会强加在孩子身上,获得如此多爱的孩子必然会有唯我独尊的心理,优秀的道德品质较为缺乏。另一方面,新时期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升高,各家各户的生活条件很是优渥,在这样过于富足的条件下,孩子的节约理念则是大大消减。小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学校有责任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改善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下所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加深传统文化教育程度,让小学生真正地从文章中领会到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路径分析-传统节日文化
        在一年十二月份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正月里热闹的春节和元宵节,祭奠去世亲人、踏青游玩的清明节,悼念屈原的端午节,乞求姻缘的乞巧节,相聚团圆的中秋节,登高望远、头插茱英的重阳节等等,回应的传统节日。而随之而来的习俗、生产活动等都是受到现代中国人积极心理,也是越来越多的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关注,更多的人愿意去接触、去了解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
2.1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隆重、最有民族特色、最有魅力、也是最古老盛大的节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腊祭。所谓腊祭就是在年终腊月进行的祭祀,其目的是为了对一年中保佑百姓风调雨顺、喜获丰收的各路神灵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春节的节日民俗活动历经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变化,其内容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众多的春节民俗活动中,往往融汇了中国人民最美好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辞旧迎新过春节,春节,意味着春天的正式到来。春天,是
生发的季节,万物复苏。《易经》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春节的到来,意味着过去一年的终结,同时也是新一年的开始。新的开始,又代表着新的希望。有了新的希望,才能够有着美好的未来。告别过去,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每个人过春节的美好期盼。自古至今,人们对幸福的期盼从未改变,民众对幸福的追求永无止境,而春节就是人们集中表达这种诉求的文化节日,这也是春节蕴含的文化内涵之一。
        在部编本低段教材中,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和大人一起读”一题,出现了《春节童谣》,这首童谣跟孩子们的生活联系紧密,细数了过年前的主要活动,比如腊八节要喝腊八粥,从农历二十三一直到年三十,分别需要吃糖瓜、扫房子、磨豆腐、去买肉、宰公鸡、发面团、蒸馒头,三十晚上守岁一晚,这些是留给孩子最好的春节印象,也是需要一代一代进行传承的春节习俗。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一课,细数了我国的七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在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的封面插图中,向孩子们展示了春节时孩童的传统帽饰一一虎头帽,图中的虎头帽颜色鲜艳,配色喜庆,少年少女们头戴虎头帽,身着传统唐装,脸上洋溢着幸福欢笑。
2.2端午节
     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一年级下册第10课文《端午粽》出现了以端午节传统习俗为主要内容的散文,该课以儿童的口吻介绍了粽子的形状、味道以及节日由来。

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一课告诉了孩子们“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的端午习俗,课文的插图更配以端午赛龙舟的情境图,帮助孩子再现端午节日情景。
三、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实施路径
3.1注重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熏陶
        小学语文的语文课堂绝不能仅仅是知识点的传授,更要注重课堂上对小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让小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实际教学当中加入传统文化,并且有效地开发新型的融合方式,吸引小学生爱上传统文化。课文中出现传统文化可以以吟唱或者演绎的方式来讲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绝美意境和道德魅力。再者,在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置传统文化景观的背景,以图文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小学生观摩传统文化中圣人的智慧。在多重的传统文化熏陶之下,小学生必然会在无形之中吸收到传统文化的智慧因子。
3.2结合课文内容,学习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实践并不意味着对课文内容学习进行放松,传统文化教育与课本教学的比例应该由教师进行恰当的调节。一些教师会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穿插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实践会严重影响课本教学的进程,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课本内容的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实践没有较强的联系,这些现象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语文教师针对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和课本内容进行综合调节。传统文化的体现范围是非常广的,语文课本内容中有很多都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
3.3深挖语文课文中传统文化的内涵
    新时期小学语文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相比较过去加大了古诗文所占的比重。在此形势之下,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带学生进入传统文化之门,而不是简单地对古诗文进行讲解,满足学生应对考试就止步。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读、唱、观等各种手段把传统文化多面化地展现给学生,从中散发出传统文化的
优秀品格,展现其深度内涵,切实地把传统文化的内核传递给每一代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传统文化一定是分割不开的,必须学会中国字词句子,把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充分吸收,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不断加大传统文化的融合力度,让小学生认识并了解传统文化的起源,为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折服、所潜移默化而效仿。
3.4在阅读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理念教育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恩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方法,而小学的语文课本中,课文占幅比例比较大,因此利用好阅读教学,进行传统文化理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体现小学生成长迫切需要的诚实守信、勤奋向上等传统的道德情操,还有爱国情怀、仁爱思想和奉献精神等传统的思想情感,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阅读,进行传统文化理念的教育。
3.5校园文化布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校园,是师生进行各种隐性和显性交流的主要场地,校园环境是激发学生情绪和顿悟的重要外在影响力,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布置于学生生活、学习之所,每日一看,每日默读,注重一点一滴的日常积累,效果不可小觑。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布置校园,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积累的知识进行物化,打造学生的共同的记忆点,让师生在这个场域内被传统文化包裹。可以从整体布局和区域主题布局相结合,既能有体现学校的文化氛围的整体布局设计,又有学生可以参与的局部区域设计,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在整体设计上,学校的每一栋结合校训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主体大楼的命名,学校主要长廊、走道的内容布置,学校主体墙群的布置,皆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当内容裹挟其中。在主题区域布置上,学校的每一块标牌,班级的内外墙,都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布置,可以按照月份进行系统性地有主题地布置,形式也可以是以近期学生所学的传统文化的技艺展示,比如学生的青花瓷瓶身设计,团扇的扇面诗画作品,圆盘的花纹设计,京剧脸谱的描谱作品等等。布置形式还可以是学生近期所学的传统文化内容,比如,“诗词长廊”可以展示学生模仿诗作,既要学生有展示的平台,也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6强化教师培训,强化课堂布局
    课堂布局影响着课堂的效率和课堂的质量,因此加强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从而加强课堂布局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可以体现在对课本内容的分析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和加强学习氛围的途径以及激励学生、管理学生的能力提高等。传统文化的实践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需要教师对课堂的时间和教学模块进行充分的安排,这也是对课堂布局的另一种解释。在布局课堂、创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把握每一位学生所具备的鲜明的个性和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更有利于课堂进度的有效开展。例如,如果班级里有少数民族同学或对传统文化有特殊兴趣的同学,就可以邀请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教来对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讲解,有利于拉近教师、学生和课堂之间的距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渗透所具有的作用和重要性对于学生、教育和文化传承来说都是由内而外、意义重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与传统文化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更多样的形式来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美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其肩上所承担的传承和传播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J].马鸭亚.学周刊.2018(33)
[2]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张月.中国校外教育.2018(01)
[3]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张玲.中国校外教育.2017(14)
[4]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刘波.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房文莉.扬州大学2016
[6]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与出路[D].李亚如.西南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