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艺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 255000
摘要: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而言,其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具有协同发展性。另外,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是培养初中生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入探索有效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方法,推动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引言
当代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传统文化对素质教育进行有效的推进。对于传统文化的扬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重中之重。对于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好的方面请保留坏的方面进行剔除,这对学生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传统文化并不是相对传统的,他要根据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紧跟学生思想的步伐。适应学生和社会的身心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带进入课堂,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得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能够更加快速地进行语文学习。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国家历史的发展,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再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顺利,能够更加轻松地让学生去学习语文知识,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这样就能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比小学阶段的难度大一些,因此给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写作、阅读理解等多项能力,这样不仅加大了教学任务量,也容易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枯燥无趣的反感心理。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步渗透传统文化知识,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传统文化的来源历史悠久,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较重,因而很容易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其次,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语文知识非常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这样对提升写作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等都有帮助,从而会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并逐步学习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丰富生活经验,开展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经验进行活动探索,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学习和接纳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对此,为实现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经验为载体,在活动探索中融入传统文化,在开拓学生视野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社戏》这一语文内容时,作为民风民俗的一个生活体验学习过程,其不仅向学生展示一幅民俗风情的画卷,还是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话说文化与生活”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交谈中感悟生活之美、领悟文化精神,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对看社戏前、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偷豆等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体会文中的人情美、风景美、人物美,以此来构建文化与生活的桥梁。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开展“寻找民间戏剧感悟文化生活之美”的生活经验活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手段以及深入社会实践调查等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实践分析,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材内容的拓展与深化,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
(二)教材中充分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在初中语文课堂,老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非常重要,并深挖教本中深藏的传统文化,与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加以运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展示,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会觉得语文学习比较有趣,愿意花时间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这样老师会省去很多教学的麻烦。因为每个学生自身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都对于语文知识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老师所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觉得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语文知识,老师也会省去很多教学的麻烦,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激发想象能力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赋予了非常深刻的时代情感与作者情感。然后再通过具体的文学诗词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枯燥的理解传统文化知识是不全面的。他的具体目的是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将自己带入作者的时代,身临其境体会当中的情感。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把自己带入文化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能力充分的进行创作。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使传统文化在初中课堂中熠熠生辉。
(四)借助网络资源,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也应积极改善现如今的教学方式,实现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媒体的教学功能。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趋势,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渗透提供了新的思路。初中语文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媒体,搜集并整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将其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得语文教学活动更加顺利、高效开展。例如,在学习《古代诗歌四首》这一内容时,笔者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而是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进来。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四首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并跟着音频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观看《经典咏流传》的节目视频,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强化他们对本节课所学诗歌的认知。最后,在解读完诗歌之后,笔者让学生学习曹操、李白、王湾及马致远的其他诗歌,总结作者诗歌创作的手法。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还有助于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养成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结束语
传统文化的发扬离不开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对于传播工具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传播模式和传播方法也要突破传统的束缚。让学生乐于理解传统文化。让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带动语文课堂。让学生更乐于的去学习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让学校家长教师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课堂建立系统性的理论规划。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不仅仅保留了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内涵,而且丰富了教学理论知识。作为一名初中生要做好本职工作,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不仅仅自己要了解传统文化,也要将传统文化推崇到世界。让全世界看到传统文化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刘振义.,2018:1356-1358.
[2]阳雄伟.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初中语文教学新探[C].2018:31-32.
[3]赵健.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C].,2018:310-311.
[4]许吉仁.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2018:24.
[5]程建.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C].,2018:2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