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教育影响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王玉楼
[导读]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网络语言的出现对传统的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对
        王玉楼
        山东省无棣县车王镇中心小学   251913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网络语言的出现对传统的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对网络语言的出现进行正确的看待,展开有效的应对,以体现出在新的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应对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语言;小学语文;影响
        前言:
        网络语言的出现,随着网络的普及,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网络语言具有新奇的特点,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很容易接受,并进行模仿学习。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大量使用网络用语进行写作的现象,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中进行分析,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实现网络用语的规范性应用。
一、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小学语文的教学关系是不矛盾的,两者是可以做到相互融合,有效应用的。首先,网络用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语言和文字也会不断更新。而网络语言的出现,是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涌现出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也符合语言文字不断演变更新的规律。其次,网络用语的出现,是人民语言中的一个组成。网络语言是在人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和传播的一种语言形式,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形成全社会的一种共识。其本质可以理解为人民语言的一种形式。最后,小学生的心理对其接受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主导影响。小学生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在进行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在心理上进行接受,教师要对少儿的心理进行研究,将网络语言的正面使用引入到教学中,实现两者有效的融合。
二、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写作过程中使用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的出现符合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用语习惯,新奇、独特的网络用语成为小学生喜欢使用的一种表达语言。尤其是在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使用到各种网络用语,进行情感的表达,这对于传统规范性的语言是一种严重的破坏。小学生在长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书写的过程中,会建立不正确的语言习惯,对于今后的语文学科学习非常不利。
(二)语言表达变得片面化
        网络用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往往会更关注某一个点的使用效果,不注意句式,不注意结构,这种特点的使用,会造成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丧失丰富性,层次性的变化,变得更加的片面化。比如表达一个人情绪非常震惊的时候,网络用语“OMG”用三个字母就能充分的表现,但是对于情绪的变化过程不能很好的表现,长期的使用,会使语言的表达变得更加单调、粗暴,缺乏深度。
(三)语言审美受到破坏
        网络用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一种低俗的审美。在部分的网络用语中,具有明显暴力、色情、侮辱性特点。小学生在使用网络用语的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辨别,只会认为这种语言使用起来更酷,更时髦。比如在形容某位女生同学的长相中,使用“恐龙”的网络用语,实际上是对其的一种侮辱,但是大多数的小学生并不以为然。长期的使用这种毫无节制的网络用语,会是小学生的语言审美严重受到影响,并进一步的影响到文化审美,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四)汉字教学受到冲击
        网络用语的出现,是对汉语的词语意思进行了新的解读,对于传统的汉语词语学习来讲,产生了严重的冲击。比如在传统的词语“恐龙”的意思中,是对上古时期生存的一种动物的表述。但是在网络用语中,“恐龙”被借指长相丑陋的女生。这种词语意思的明显错误解读,对于小学生建立正确的词语认识,非常不利。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进行各种基础语言、词语的规范化学习阶段,如果不能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认识,将会对后期的汉字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应对网络语言开展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
        在面对网络语言的各种影响中,小学阶段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中进行有效的应对。
(一)教师对网络语言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面对网络语言的影响,教师要首先进行深入的研究,熟练的掌握网络语言的使用习惯。对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进行明白的掌握,在语文课堂上,如果遇到网络语言的出现,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词义、种类,使用方法的讲解,并对网络语言进行理论化的整理。学生使用的各种网络用语,教师都能够对其开展生动形象的讲解,偶尔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网络语言进行课堂的趣味性补充,将会使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建立更正确的认识。
(二)教师在教学中补充应用网络语言
        教师在正常的教学课堂上,进行网络用语的适当补充,可以更好的提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网络语言中,有的词汇具有一定的想象力空间,教师将其合适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爬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新近流行的网络用语“我带你去爬山”进行文章的引入教学,学生会在教师的风趣性中,更好的开展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课堂的积极参与。又比如,在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网络语言进行补充,可以使口语表达变得更符合语境,学生的理解更简单,更准确。
(三)在对比中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网络语言的使用和传统语言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快的学习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同一个题目的写作,要求学生使用传统的语言和网络语言展开,并对学生写作过程中使用的词语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传统的语言和网络用语的差异,完成语文知识的规范性学习过程。又比如,在进行一句话练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达,传统语言更加的严谨,网络语言更加生动,两者之间的差异,学生一目了然安的接受,从而更好的感受语言的美,文字的美。
(四)重视开展规范化语言的教学
        在网络语言中,有很多的词语是使用大量的符号、标点、字母就、数字进行表示的。比如“886”表示“拜拜了”、“再见”的意思;“:)”表示的是“开心”的意思。这种形式对于传统文字中的规范性是一种严重的冲击,学生在长期的接受过程中,会形成错误的意识,使用更简单的方式表达词语的意思,造成对传统语言规范性学习的一种影响。因此,教师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坚决的制止,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到文字规范性学习的重要性,并不断的从生活学习的各个场景中进行强调。
(五)明确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网络用语的使用过程中,一部分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建立的低俗词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命令禁止使用。要对学生在学习语言中的审美意识、文化审美、价值观建立进行正确的引导,对错误的现象进行及时的纠正。比如,教师在发现有学生使用低俗网络用语的时候,要对学生的错误认识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建立争取的观念,能够积极地使用健康向上的语言,表达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其出现符合一定的规律,在不断被社会接受的过程中,也要从语文教育的本质中,对其展开有效的研究,并从有效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的补充应用,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能够学会健康的使用网络用语,展现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游曼,廖苑君,蒲昌玖.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对网络语言不良影响的策略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1(04):84-87+106+128.
[2]李科.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才智,2018(15):105.
[3]管秀先.网络语言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3):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