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简约课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罗文亚
[导读] 简约教学,即以明确的目标作为引导,以简明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本文从教
        罗文亚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第一小学 665199
        摘要:简约教学,即以明确的目标作为引导,以简明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回归本真,构建简约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简约课堂
        一、目标简易,具有导向性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如果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繁杂而不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难以明确和达成学习目标,导致学习行为受阻,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学目标应简易而具有导向性。
        首先,目标应清晰明确。如《乡下人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罩衣”“归巢”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目标两个:(1)识字识词,“认识”“会写”“读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如此目标明确,学生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和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就会更加主动。
        其次,目标要有针对性。如《记金华双龙洞》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在理清课文记叙顺序的基础上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奇观。围绕该目标,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清记叙顺序(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要让学生复述景象,如“路上”是明亮艳丽的春色和婉转曲折的溪水。针对教学内容设定目标,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效果才会更好。
        二、方法简明,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要让学生在一堂语文课的时间里达成目标,教师一定要以简明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高效地融入学习。
        课前,教师要充分预设课堂环节,精简教学步骤。在语文课堂中,从情境到问题,从探究到归纳,针对不同的目标,教师应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以《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一部分的阅读为例,若要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师可设置任务:(1)阅读第一自然段并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交流修辞方法和好处。(2)交流第五自然段是如何写雨来的,有什么妙处。这样,学生便可在任务的引导下展开阅读并交流,之后教师再结合交流情况进行补充和点拨,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深入到文本阅读过程中获得体验。如《小英雄雨来(节选)》的第二十四自然段中小雨来藏好了李大叔,鬼子在后面喊他站住,雨来“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此时可设问“雨来是不是因为害怕才一直跑”,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感受雨来的机智勇敢。
        三、内容简要,做到简而丰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灵活应用好教材,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浓缩教材内容,让学生能掌握其精华,还要从教材出发,做好相应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获得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


        一方面,内容要少而精。所谓“少”是指教师要把握好重难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如《巨人的花园》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对巨人回来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探究,以“后来是什么又让春天来到了花园”启发学生阅读第十至十五自然段并展开交流,体会分享的快乐。
        另一方面,内容要简而丰。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和拓展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时,要注意内容应简而丰。如在教授《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读《宝葫芦的秘密》,从而使其懂得靠宝葫芦不劳而获所得到的不是幸福是烦恼。又如教授《记金华双龙洞》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游览家乡的名胜景观并学写游记。
        四、落实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非常火热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很多学科都开始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就需要转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以此将小组合作落实到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节选)》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提前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基于教学重难点“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为之后的小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老师先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和内容,然后再提出“本文分为六个大部分,每个部分的意思是什么呢?这六个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的探究性问题,顺利完成教学。
        五、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构建与运用语言,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那么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适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开展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果学校有条件,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北京圆明园遗址进行参观,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圆明园的景观,然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果学校没有这个条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任务,让学生自主调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通过书籍,然后做一个简单的报告在课堂上汇报,完成教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简约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展开探究活动,结合教学内容而灵活拓展,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课上出“简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媛媛.现代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小学语文研究,2014(1).
        [2]程权.新课改下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方式[J].小学语文,2016(8).
        [3]陆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好家长,2019(17):166
        [4]李阳.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中国教师,2018(S1):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