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春
江苏省淮安市袁集中心小学 223303
摘要:小学是启蒙教育阶段,如何从学习、识别和感受等环节接受并传承国学精粹,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9年最新修订版)总体目标就是要通过语文学习,在充分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前提下积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逐步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只有通过系统的教材融入和具体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和大学等学段的有序推进,方能将国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育的首要目的和终极使命,就是要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让人成为人”。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渗透;国学教育;策略研究
引言
近年来,“国学热”成了一个现象级的“新生事物”,究其原因,一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的深入交流、沟通和渗透,促使国人开始反思并追寻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自信;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伴生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和人格沦丧等负面社会现象,与社会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矛盾。呼唤国学回归,进行文化寻根,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席卷全国的国学热随之兴起。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社会和谐、和而不同、修身养性、礼义廉耻、自强不息、自律自省等思想或观念,不仅能够培植个体和社会的道德良知和理想人格,而且有助于整个社会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步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
一、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目的
首先从我国的历史文明发展来看,国学是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个亮点,而语文学科正是传承文化的一个重点学科,所以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国学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承国学知识。国学教育包含的内容较多,在小学语文中涉及的也很多,例如常见的古文、古诗、书法等都属于国学的范畴,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并非难事。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上看,学生能够学好国学、传承国学是在学习生涯中的一项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教师要想实现国学教育的全面渗透,也应该顺应教育教学的改革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重视国学教育提倡国学传承
二、培养专业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只有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才能担负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担,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道德、人格等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对于专业的传统国学教师或具有一定国学水平的语文教师的培养尚显不足。因此,随着传统国学重要性的提高,有必要加强专业国学教师的培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进行:(1)对现有语文教师进行培训。
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集中组织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初步提升现有语文教师的传统国学水平,对于快速缓解目前存在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2)培养传统国学专业新教师。师范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设立相关专业,注重培养教授传统国学的专业教师,以使青年教师成为未来传统国学教学的中坚力量。
三、重视培养学生国学意识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田,引导小学生学习国学、增长知识、分辨善恶、明晰得失、鉴别是非、学会做人,不断修正言行、磨练心性、提高人文修养和道德素养,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民滴水汇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坚实的文化和教育基础。意识是行为主导,帮助学生建立传承文化的一种使命感,但是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来说要想强化意识并非易事,教师应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学生开始接触国学范畴内的知识时,就要为学生强调国学,给予学生具体的国学概念,帮助学生认知国学。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堂几分钟的时间调节学生的听课兴趣,然后抓住时机为学生普及国学范畴,较为常见的就是唐诗、宋词以及书法等内容,再有教师可在释义古诗的教学中渗透我国的历史文化,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认知国学。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在学习国学经典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偏僻字,这时候如果采用多媒体的动态教学,用图片或者动画的方式将生僻字呈现出来,就会比单纯的文字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学习百家姓时,教师将百家姓以图片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百家姓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主动地参与到百家姓的学习中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百家姓的具体内容。多媒体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师进行国学教育时应多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五、寓教于乐,亲子共读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同的教学方式逐渐走进学堂,如采取幻灯片、视频等教学方式。不仅重视传统的诵读、默写等方式,更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传统国学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不同于初高中生,小学生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更长,在家人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孩子共同阅读传统国学的课外读物,如通过诵读《千字文》教孩子识字、通过诵读《弟子规》提高孩子道德修养等。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束语
国学中所包含的知识极为广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还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养成一个为人处世的原则,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国学、掌握国学、传承国学是语文学科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国学教育的渗透是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蕾.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1):149-150.
[2]马洁.国学浸润,品学双长——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33-435.
[3]徐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