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黄凌
[导读] 我国的文化传承需要教师在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的时候能够重视对于优秀传
        黄凌  
        湖南省邵阳市第六中学  422000
        摘要:我国的文化传承需要教师在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的时候能够重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进行传播,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教材中的一些精华相互融合与渗透,从而达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阶段的教学以高考为目标,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基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与发展,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环节。为了让高中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高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将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点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种应试教育确实对学生的成绩起到一定的提升效果,但也正因如此,抛开考试之外的其他环节都被忽视了,这样的教学就导致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急剧下降,尤其是不能通过语文教学了解中华民族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不能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进行学习、理解、传承和发扬,致使传统文化出现断代、断档问题。由此观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正确理念,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提到更高的高度。
一、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学生普遍追求潮流,很多学生明显对传统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方式缺乏兴趣,认为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就是枯燥的看文章和翻译,最后去思考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的学生觉得传统流传下来的文言文不仅过时了,而且学习难度大还没有实质用处,但是其实不然,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其实可以变得十分有趣,还能够帮助高中生们快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只是许多高中教师对这些教学方法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们也对语文学习难以产生兴趣,最终无法去培养出自己的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热情,难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了解,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则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积极通过实践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传承。比如: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后对《论语》《诗经》等古典阅读书籍进行阅读,并从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而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渗透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念和理解看待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效果和育人效果。


        (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依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成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条最佳渠道。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夯实高中生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譬如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古代诗词教学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登岳阳楼》,屈原的《国殇》,等等,或者文辞优美、韵谐典精,或者包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或者寄寓了一定的伦理观念,或者承载着古人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都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中深蕴的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意蕴与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让学生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进而在学习中树立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思想。
        (三)采用深入作品意蕴的渗透方式
        在知识新常态背景下,高中语文要想发挥出自身优势,以及提升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效果。就必须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为目标和原则,合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丰富的道德理论和古人价值观,丰富语文教材内容,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渗透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深入作品意蕴的渗透方式,以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渗透方式的引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深入了解作品意蕴,明确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魅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劝学》相关内容时,为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深入讲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和文字意蕴,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在讲解“学不可以已、学也者,固学一之也、用心一也”等相关文字含义时,可以引导学生,这些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拥有修养和品德气质;其次,在学习期间,要将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作为学习方向;最后,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专一的品质。通过这种渗透方式,有助于将文章隐藏的传统文化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启迪,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素养和学习品质。
        (四)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渗透切入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语句优美、哲理丰富、情感真挚的文章,体现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渗透传统文化内涵的切入点。在剖析课文内容的同时,为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情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和意识,让其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高中生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多彩性与趣味性,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全面推动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建设加快,让高中生借传统文化的东风,乘风破浪,踏上新旅程。
参考文献
[1]张艳红.刍议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二——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6-7.
[2]余建华.语文教育中关于传统文化的穿插渗透[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二——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14-16.
[3]马康.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8(12):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