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赵 盼
[导读] 化学作为理科课程三大头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新课程改革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赵 盼
        湖北省襄阳市第三中学441000   
        摘 要:化学作为理科课程三大头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新课程改革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的情况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本篇文章中,将探究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方面的体现和如何更好的实现化学教学下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将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以考点为根本进行授课。在这种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更多的只是了解化学的考试重点,而并非从根本上掌握化学的本质。“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更要从少年抓起,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方式下,学生不止学到了知识,更多的是树立了一个正确的科学素养。
    1 现代化学教学的现状
        在《考试大纲》的影响下,高中教师大部分以高考考点为重点进行授课,以节省时间为主选择性跳过非考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高考考点,对学习没有兴趣可言,更多的是一味跟着老师走。在此过程中,高中生成为了一个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器,没有兴趣爱好可言。长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可能会很快的培养处一批会做题的“高分天才”,但他们没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更没有自己的科学素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正是弥补了这一缺点,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自己的未来可以更好都发展。
    2 核心素养在化学方面的体现
        2.1 对微观分子的认知
        化学学科正是探究微观分子下的世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微观分子的概念。比如,什么是分子、原子,电子等,这些微观分子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联系。这些微观分子很难观察到,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不同的物质不同的性质以及不同的组成,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概念。
        2.2 实验探究精神
        化学不只是一门理论学科,更多的是实验探究。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化学中也是如此,具备实验探究精神是推动化学前进的主要因素。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如此会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化学的基本素养。
        2.3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化学不只是教材里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常识。在生活中正确的认识化学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比如不同材料的衣服是由于不同材料的物质组成,食品变得更加蓬松是因为加入了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小苏打受热后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溢出,可致食品更加蓬松。我们生活的化学知识数不胜数,日常生活中要防止铁生锈,涂油、喷漆,也是利用了化学原理使铁和空气隔绝,减少氧化。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的插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会使得学生更加理解化学原理以及运用。
        2.4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学习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必备精神。只有具备了不断探索的实验精神以及探索未知领域的意识,学生才能领会到化学带来的重大贡献。而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学生利用化学知识为社会节约资源,并且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3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化学教学策略
        3.1 从微观分子到宏观物质
        微观分子是很难观察并且摸不到的,即使教材上的概念再详细学生也可能很难理解,但是宏观物质就不一样了,可以摸得着看得见,更利于理解。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可由分子直接构成,常见的铁可由原子直接构成。通过由具体物质的感受,使抽象化为具体,更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进行使用化学知识,也更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比如在《化学平衡》的概念中,教师可以利用洗涤剂的使用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移动。通过宏观物质会使微观知识变得透明化,更易理解与学习。
        3.2 运用实验情景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证实真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传授原理,这样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缺乏动手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中插入一些趣味实验,在使学生理解原理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动手能力。比如乙酸与碳酸反应时,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醋与鸡蛋壳进行反应,在观察现象的同时也可以知道原理。在讲述电池反应的时候,我们可以制作水果电池,并讲述电池反应的特点与条件。这样的实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3 以分享带动学习
        在课堂上分享学生发现的问题,并且展开讨论,使其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种方式下不仅会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突出难点重点,使得学生的学生效果不断提高。比如,在学习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学习时,可以使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例子来了解其特点,即将熄灭的火柴如果加大氧气流通就会复燃,相反二氧化碳则会使其彻底熄灭。通过一系列的分享能更加推动学生进入课堂,使学习氛围更加高涨。分享式的学习打破了一直以来学生坐着听课的固有模式,使学生作为老师去教授自己的发现与疑惑,更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领略化学给社会带来的贡献。
        3.4 实践活动树立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反映科学发展内在要求并体现在科学工作者身上的一种精神状态。而化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学生必须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并不具备“1是1,2是2”或“1+1=2”这样简单明了的确定性,而是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做出科学的预测,并在过程中科学记录与分享实验结果。化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基础学科,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具有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才能保证实验可以顺利进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更具特点,打破了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不再单纯的传授课本教材内容,更多的可以通过实验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并学习化学知识。使得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芬.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
        [2]杨喜灵.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8.
        [3]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 刘正富.??考试周刊.?2017(69)
        [4]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 周业虹.??中国考试.?20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