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徐慧
[导读]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
        徐慧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并且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所以,数学教师面临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相融合。于是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数学学习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教学也要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初中数学课程标准》[1]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与严谨性,使得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并茂,集生动的画面、动态的图形变化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再现于学生的眼前。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并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焕然一新的教学方式[2]。
        下面就实际教学中,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几点尝试。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新颖的事物尤其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需要设置好教学情境。新课改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表现手段导入视频或图片,将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以动画、图片、视频等直观的表现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激情。
        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时,在讲到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问题时,为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让每一位同时学缓慢移动屏幕上的一根针,并保留这根针移动留下的痕迹,清晰地展现了移动的过程,使学生一“做”了然。
        再如“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利用多媒体的色彩、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几何图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等腰三角形、枫叶、蝴蝶、雪花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凸显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真实,学生很快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
二、应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的重难点
        数学知识因为其抽象性和严谨性而难以理解。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局限性,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3]这就必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满观察、实验、猜想、交流、验证、推理与论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应用信息技术,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化抽象为直观,化无形为有形,直观地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第一步: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任意的等腰三角形,动手画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和顶角的角平分线,小组合作测量出它们的长度,并且观察位置,猜想结论。第二步:在几何画板中重复第一步;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观察三条线段的长度和位置的变化,得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第三步:推理论证。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证明,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使这一性质构建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川国藏认为,在数学教育中,学习数学知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4]。利用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手脑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为数学学习提高了各种需要的资料,包括声音、图片、视频等,以不同的方式,多角度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知识技能和数学经验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而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引导学生上网收集近年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每百人中手机的拥有量;每百户家庭中电脑的拥有量等数据,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学生不仅学到了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方法,而又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应用信息技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信息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超链接功能,方便地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难度的题目之间的切换和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各班级学生的整体状况和接收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得到“优等生更上一层楼,学困生迎头赶上”的目的。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小结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也是国际化的必然趋势[5]。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教学领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趋势,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以饱满的热情、阳光的心态去迎接这场挑战。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编. 初中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2] 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著. 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3] 高建宁.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教育: 课改前言.
[4] 罗开和. 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2(7): 221.
[5] 范炳华.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13(94): 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