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业平
石门县维新镇中心学校 415300
摘要: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还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初中物理知识相对较为复杂和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给予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联系实际生活,降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难度;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简化物理知识与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开展实验教学,培养物理思维
在物理核心素养中,物理思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入门知识的学习将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可以将原本抽象、静态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与形象,大大加深学生的影响。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由探究和实验的机会,借此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关密度与质量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者的概念与差异,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如搅拌棒、油、烧杯、水等。之后,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家是爸爸做饭还是妈妈做饭呢?你是否观察过他们做饭的过程呢?在炒菜时是先倒入油,还是先倒入水呢?油与水混合后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初中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因而懂得油水不相容、油会浮在水面上等情况,之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先在烧杯中倒入水,然后再倒入油,之后再利用玻璃棒进行不停地搅拌。但是无论学生如何进行搅拌,油始终都在水面上。此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讲解该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
二、联系实际生活,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与抽象性,难以利用语言将其充分表述出来,也难以在课堂中开展实验[1]。此时,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同时还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问题,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锻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有关气压的知识时,气压属于一种摸不着、看不到的客观现象,但是气压是真实存在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难度。例如:(1)生活中存在非常多的气压现象,如“火车进站后有推力”“风关门”等;(2)如果真空包装在不破损的情况下,无法将包装手动打开;(3)在珠穆朗玛峰上,虽然可以用水煮鸡蛋,但是无法将鸡蛋煮熟。利用这三段视频,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气压知识,锁定学生的目光,使其认识到生活中存在气压现象。
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喝饮料时是否喜欢用吸管,吸管吸饮料的过程涉及到哪些知识?如何利用大气压搬运大张的玻璃板?”学生需要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物理素养。
三、渗透德育知识,提高物理素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德育知识的渗透。物理属于典型的理科科目,与德育相结合存在一定的难度[2]。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物理知识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教学有关电路的内容时,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好此次试验的器材,如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操作,先在灯泡上连接两根导线,之后再连接到电池上,此时电灯泡发亮;学生需要继续增加导线数量,再增加一个灯泡,这两个灯泡都会发亮;学生需要将导线直接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上,此时导线会出现融化、发烫等情况。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短路故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了解短路对电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给学生正确处理短路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在发现短路问题后及时报警,避免他人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简化物理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需要学生能具备较为活跃的思想,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初中学生的年纪尚小,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弱[3]。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一些复杂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简单,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物理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有关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实验:(1)在一个装满水的碗中放入一根筷子;(2)在玻璃砖后放上一根铅笔;(3)盛满水的烧杯与空烧杯的底。学生需要认真观察这些现象,教师需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你看到了哪些现象?光的折射是什么?你们见过海市蜃楼吗?海市蜃楼是如何产生的?为何在插鱼时需要对准鱼的下方一点?” 学生需要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还能实现学生物理素养的稳步提升。在学生完成各自的讨论后,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归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初中物理教师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物理实验,联系实际生活,渗透德育知识,简化物理知识与问题,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的难度,借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周立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3.
[2]秦佳露.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12.
[3]原会兰.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20(02):31+33.